普通会员

蔡国声 珍稀奇名家大讲堂讲师

藏品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蔡国声(珍稀奇讲师)解说明中期龙泉青瓷浅碟
文章
蔡国声(珍稀奇讲师)解说明中期龙泉青瓷浅碟
发布时间:2011-11-09        返回列表
蔡国声(珍稀奇讲师)解说明中期龙泉青瓷浅碟
图中的青釉瓷碟,是文人书写、绘画时掭笔用的,敞口深腹,圈足施釉,足底的壁状露胎部分,显示的却是棕红色护胎釉,由此可见此碟有两次罩釉的特色,即:先上棕红色的护胎釉,然后再上青釉。入窑采用垫圈烧制方法。
这瓷碟的口径17.2厘米,高5厘米。釉层肥腴纯厚,釉面失透是色青中带微灰,有较强的玉质感。胎土灰白、坚致,胎体较厚。它的形制不大,却有小器大样、小器大作的风采,展现了明中期龙泉窑作品的迷人风采。像这样一类龙泉窑产品,目前在东南亚多个国家,以及我国沿海的沉船中有较多发现。这种现象的出现,缘于明代龙泉窑青釉瓷通过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出口东南亚,再由东南亚国家转至世界各地。现在民间有收藏,也难能可贵。
蔡国声(珍稀奇讲师)解说明中期龙泉青瓷浅碟
明中期龙泉青瓷浅碟

知识链接龙泉窑青瓷与越窑青瓷的区别
青瓷,又称“青釉瓷”,它的胎、釉含铁量在1%-3%之间,在窑中以高温还原气氛烧成,釉色呈茶黄或茶绿,又因时代,窑口的不同而有差别。
青瓷始烧于东汉。唐代以前越窑为最佳。宋代,龙泉窑,耀州窑青瓷辉映于南北民间。元代中期以后,青瓷逐渐衰退,仅龙泉窑系出产青瓷。
越窑窑址在浙江省上虞、余姚、宁波等地。越窑青瓷多见于明器,纹样与佛事有关,多斜网格、弦纹、水纹、联珠纹。造型多采用象生形式。装饰以镂空印花,堆雕最为普通,釉色青中带灰,有茶黄、茶绿两种。三国时期的产品,色泽较浅,两晋时较深。
龙泉窑位于浙江龙泉县,始烧于西晋,明中期后衰落。北宋以前,龙泉窑受越窑、瓯窑、婺州窑影响,产品与这三个窑口所出产品类似。南宋时,吸收官窑薄胎厚釉的技术,风格为之一变。
龙泉窑瓷并非仅指青绿色瓷,它还有“黄龙泉”等。釉的质感温润如玉。
南宋时,龙泉窑青瓷有“白胎青瓷”、“黑胎青瓷”两大类。
从釉色看,龙泉窑青瓷最有名的品种是“梅子青”、“粉青”。造型很多,主要有碗、碟、盘、杯、钵、壶、香薰和各式炉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