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会员

王莉英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藏品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王莉英 :《流成滴就“礼花图”》
文章
王莉英 :《流成滴就“礼花图”》
发布时间:2007-08-08        返回列表
 三彩四系罐,高22厘米。它是在陕西地下埋藏了1200余年的盛唐文物。它那丰肩鼓腹上,稀疏地洒落着黄色与绿色的釉彩,向下流着,淌着,快要滴下来了。它的斑斓瑰丽,不禁令人想到节日夜空中五彩缤纷的礼花。这幅在炉火纯青的陶窑中流成滴就的”礼花图”,可与中国国画中的泼墨画媲美。这种精巧的工艺,其独具的特色是出于自然,可又高于自然,天工造成,又巧夺天工。
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铅釉,是以铅和石英配成的透明釉。这种釉料,掺进适量的氧化铜,就烧成绿色;掺进适量的氧化铁就浇成黄褐色;如加入氧化钴,就会呈现蓝色。名为三彩,在有的器物上,可实际并不只三彩。工匠们在这种色调的基础上分别配出了浅黄、赭黄、翠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艳丽的色彩。这件四系罐上的三彩,仔细分来有黄、绿、褐黄三种。
三彩器的制作是经过两次窑烧的。先将陶坯入窑素烧成形,施以铅釉,再进行烧制。铅釉在大约900度左右的窑温下氧化,形成千古不变的艳丽色彩。
唐三彩,在中国陶瓷的谱系中原来无籍 无名。在20世纪以前的有关文献中很少关于它的记载,同时,也不见传世器物。1899 年,陇海铁路工程修到洛阳附近,毁坏了一批古墓,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唐三彩陶器。
这批三彩陶器运到北京,引起古器物研究者王国维、罗振玉以及古董商人的重视,被广泛搜集和研究,这个不被前人重视而长期默默无闻的艺术品种才开始蜚声于文物界!
据考证,唐三彩可能始作于唐高宗时(650—683)。盛唐时(713—755),创作之精,数量之多,都达到了顶峰。尔后,其势渐衰。宋、辽、金、元各代都有制作,造型和风格与唐三彩相较也各有特色。明清时代,三彩器虽然不多,然而,制造三彩的铅釉绿彩被用到烧造琉璃砖瓦上,却造成了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庞大宫殿群。今天在西安、洛阳、北京等地,都有一批能工巧匠专门仿制唐三彩。然而,那已不再是人民生活中的实用器皿,而是装点书房客厅供人欣赏的特种工艺品了。试想,现在谁还会用只陶罐系上绳子到井里汲水呢?
早在1000多年以前,唐三彩就已流誉海外了。目前已知,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在欧洲的南部,在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以及东方的朝鲜半岛上,都发现过唐三彩器皿。在日本玄界滩的冲之岛古代遗址里,发现有唐三彩长颈花瓶,在奈良的大安寺金堂和讲堂遗址里也有唐三彩,单是三彩陶枕就有30多件。日本人民喜爱唐三彩,也烧制出了自己的三彩陶器,称为‘奈良三彩”。
唐三彩的雄浑绚烂的艺术风格恰似盛唐时代风貌的写真。它犹如一朵怒放的鲜花,与同时代的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作品和谐地构成了一座艺术的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