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进其典藏艺术馆、不研读其作品珍赏集、不揣摩其红木品鉴标准,就不可能真正读懂伍炳亮!”在业内人士看来,研究当代红木,就不能不关注伍氏兴隆明式家具艺术有限公司及其董事长伍炳亮。
偏居岭南小镇,无论生产规模还是经济效益都排不到行业前列,然而,这并不影响伍炳亮成为令人敬重的卓然大家。
三“一”重工
广东台山大江镇,一处静谧的青砖灰瓦大院,伍氏兴隆艺术馆、典藏馆就坐落在这里。
1200款名贵传统家具精品,涵盖了明清家具的各个品类,每一款都散发着独一无二的美感。单是荣膺各类桂冠的国宝级珍品就足以列出一个方阵:
海南黄花梨灵芝如意纹大床。五屏式背板呈山字形排列,顶框末端圆雕卷云。各屏皆浮雕牡丹花福寿纹,屏下环板于牡丹纹中饰螭龙舒卷而成福禄寿三字,寓意不言而喻。床面光素,任其丝绸般的丽质随性挥洒,任其华美天成的“鬼脸”尽情彰显……
《清式檀香紫檀精刻清明上河图地座屏》,以浮雕的手法,把汴京的繁华呈现在名贵紫檀上。拱桥上行人如潮,桥下清波回旋,舟楫相争,情节刻画精细入微,极富情趣。这件作品用檀香紫檀达3000公斤,在伍炳亮指导下,20名艺人历时3年,花费5000个工时才完成。其造型布势精妙,雕刻虚实相生,型制宏伟庄重,气韵恢宏饱满,极具艺术欣赏性。
海南黄花梨全榫卯可拆装四出头官帽椅。一木一器的选料方式是传统家具的最高标准。这款家具的材料选自一棵树,采用全榫卯可拆装方式,榫接铆合成器,铆合处连一根头发都插不进去。其造型方正素雅,线条流畅优美,纹理润泽瑰丽,将明式家具简洁优雅的神韵呈现无遗。
……
当业内人士长叹“姚黄、魏紫俱凋零”,痛惜黄花梨、紫檀等珍贵野生木材濒临绝迹,行业无以为继时,走进伍氏兴隆,却惊喜地发现那是一个姚黄、魏紫绚烂绽放、竞相媲美的世界。
明韵清风,妙物为言。伍炳亮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行动和表达。
早在2008年12月,《伍炳亮作品珍赏》就已出版。包括他从事明清家具研究与设计制作30多年以来400款珍品,既有高仿制作的明清经典家具,也有经过改良与创新的当代明清式古典家具。
“图集具备了迄今为止国内最好的设计和印制水平,更重要的是作品本身的魅力和光辉,令人叹为观止。” 著名作家、收藏家海岩称之为“永恒的赞叹”。
“继承与发扬并重,有意识完善明清家具类别体系,设计制作出千余款作品,建立起传统风格家具的实样体系和完整的样式图例,使中国传统家具概念变得生动清晰。”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副会长曹静楼评价。
“经历了晚清到‘文革’上百年家具艺术衰落史之后,我国终于有一部图集,可以集大成地将当代传统家具艺术的复兴记录在案,供后人检阅了。”中国家具协会副理事长、古典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宝光赞叹。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家具协会授予伍炳亮“中国传统家具继承与弘扬杰出贡献奖”,还因其在行业首创“型艺材韵”的评鉴体系。
“一款精品家具应该是造型、工艺、选材、气韵的完美结合。” 多年来,伍炳亮孜孜不倦地向社会传播传统家具的审美标准。
一系列馆藏、一套图集、一个标准,伍炳亮为传统家具行业实实在在地铸就了三大重点工程。
伍氏风险
民间艺术馆建馆易、守馆难,发展更难。当庞大的开销耗尽了当初的热情和财力,只能关门大吉。
伍炳亮同样压力山大。
钟情于名贵的姚黄魏紫,光购买材料就要占用大量资金。精工细作慢工细活,一款作品往往要花更长时间。顶级佳作只做收藏,纵然是国宝级的珍品也不拿去变现,可想而知,上千款藏品的保养和管理需要付出何等代价。
不仅惜售,伍炳亮还耗费大量资金从海外回购早期制作的海南黄花梨家具。
“上世纪80年代收购过很多明清家具,当时想以藏养藏,自己只留下小部分,很多都卖掉了,错过的就永远错过了,现在想起来非常痛心。新做的古典家具也一样,一款真正的精品不可能重复,很难再做回来。”伍炳亮顶着压力把收藏规模进一步扩容。
“让每一款家具都是艺术品。”针对目标群体,坚持目标定位,突出优势和特色,伍炳亮提出削减规模,降低产量,以更加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制作收藏级别的精品,以实业养馆,团结更多力量共同维护,从而获得了稳定的支持。
假期是伍炳亮最忙碌的时候,粉丝们从全国各地相约而来品鉴、交流。伍氏兴隆极富艺术价值的藏品不但受到业界关注,也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其公共文化价值逐渐被社会认可。
“极品材料、极致呈现和极致体验,伍氏兴隆这一定位的背后只有两个字:难、敢!”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委员会秘书长姜恒夫道出了不为业外所知的“秘密”,“做一个500斤材料的案子,用缅甸花梨(草花梨),一两万一吨,做好做坏没什么压力;用红酸枝,每吨几万到十几万,压力也不大;用越南黄花梨,目前每吨800万至上千万元,就开始有压力了。若是海南黄花梨,每市斤就要一两万元,压力就非常大了,做不好家具还没有同等重量的木材价格高!”
名贵材料日渐稀缺,价格越来越昂贵,有没有把握利用顶级材料做出高端艺术家具,对于从业者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现在很少有人敢冒风险。在别人不敢出手时,伍炳亮仍以每市斤一两万的价格购进海南黄花梨,为稀缺名贵材料赋予第二次生命,源自他高超的功力和对艺术的热烈信仰。”中国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宝光常为伍氏精神点赞。
知音无价
伍炳亮对材料很“无情”。
无论多么珍贵的木材,在他那里都得过浇水、暴晒等蹂躏关。
在伍炳亮看来,只有将家具艳丽的火气去掉,才能产生沉稳的韵味。而对于发展黄金期的传统家具行业来说,他同样呼吁“去火气”。
近年来,传统家具行业迅速扩容。因场外资金的大量涌入,出现了木材交易过程近乎抢购、资源紧缺趋势加剧等问题。《2013年中国红木进口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红木进口量与进口总额增长均超过50%。
“市场上型制失衡、工艺粗劣的家具比比皆是。这样下去,数年内就可能将世界范围内的珍贵木材消耗一空。”伍炳亮深感忧虑的同时在不断追问,“黄金期的意义是什么?传统家具的生命力何在?”
“黄金期的意义绝不是用资本方式算计出来的利润目标,经济效益的成功并不能代表与之相符的艺术成就!”他希望凝聚业界力量,致力于创作传世作品,让每一款家具对得起资源。
西方设计师被尊称为“为材料塑造灵魂的魔法师”。而高端设计人才匮乏,抄袭成风,恰恰是我国当代传统家具生命力脆弱的原因之一。
“既不是简单地复古,也不是中国元素的堆砌,引导企业走原创设计之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中找到位置,让家具诗意地栖居在人们的生活中。”伍炳亮几度撰文呼吁营造行业学术氛围,下力气培养设计人才,而创新设计正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生命力所在。
“传统家具所传递的是典雅、沉静的精神气质,它关照的是消费者的内心。而行业的升级同样离不开消费者的觉醒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伍炳亮认为,只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精品才保值增值,才有收藏价值,市场的力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光靠市场的力量还远远不够。
“为什么精品难求?真正懂得明清家具的鉴赏家太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发展。” 伍炳亮倡议行业联合高校开办传统家具鉴赏培训班,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跨界进入家具行业。
“传统家具行业渴求尖锐的批评家、犀利的鉴赏家。只有敞开胸怀接纳批评,只有让批评家、鉴赏家活跃起来,才能鞭策、引领行业不断反省、理性前行。” 在伍炳亮心中,艺术无价、知音无价。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