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收藏,总让人联想到那些名家字画、古董文物,收藏者多为经验老到、眼光独到的大师。然而,在我们周围,一些追求时尚和个性的年轻人,也迷上了收藏。他们的藏品有点特别,一对造型独特的核桃,一串自己钟爱的菩提子,几颗雕工精致的橄榄核,这些藏品被形象地称为“文玩”。时下,许多并非信仰佛教的男士和女士皆以佩带佛珠为荣,使佛珠俨然成为一种时尚的装饰品了。其中不乏穿着个性的“80后”、“90后”,文玩藏家日益低龄化,文玩正成为时尚。大部分文玩爱好者,并不因为其有多大的升值空间,而只是单纯地喜欢把玩,养成了文玩的习惯。
“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起菩提子,大多数人都会想起佛教典籍中关于佛祖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的故事。而大部分的朋友都会觉得,既然称为菩提子,必然就是菩提树所结的果实了。其实并非如此,其树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产于雪山附近,春天生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花,呈穗状;夏秋之间结果,圆而色白,有坚壳,如珐琅质,俗用为念佛之数珠,故称菩提子
在传统上,有多种佛珠质料之要求,例如修息灾法用白檀香珠、修摄怀法用紫檀木珠等。通常用香木车成小圆粒,贯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玛瑙制作的。每串佛珠都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子珠数目随所据经典不同,表征不同的含义,一般的念珠粒数有14颗、18颗、21颗、27颗、36颗、42颗、54颗、108颗、1080颗之分。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的,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27粒的,表示声闻之27圣贤;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表示仁王经所说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了携带方便,分108数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则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他义。
其实,无论是哪种菩提子,都只是一种饰物而已,只是由于和宗教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才被人们赋予了种种带有神秘色彩的意义。总而言之,都是人们为了祈求吉祥、幸福与平安的美好愿望使菩提子变得神秘而美丽,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收藏、把玩爱好者。菩提子大多价格不高,一般人也都玩得起,但也有特别名贵的菩提子,堪比黄金。
年代久远的传世老菩提子,总会让人发思古之幽情。想象它以前的拥有者是才子佳人还是高僧,他们身上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一位菩提子收藏者说,对于老菩提子,他会将其珍藏抑或供养起来,当做宝物甚至文物、圣物,很少会拿在手里把玩。对于年代并没有那么悠久,只是一条别人使用了十几二十年的菩提子,包浆厚重、颜色红润、晶莹剔透,足以让我们羡慕、敬佩。但是到了自己手里,相信没有几个人会继续玩下去(父传子的另当别论),谁愿意玩人家玩剩下的呢?更多是保留珍藏。
大部分爱好者都会把菩提子等串珠佩戴在身上,把玩时间越久,它的价值就越高。不管是菩提子,还是白玉、象牙、核雕,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把玩,才会去掉“生腥气”,变得熟悉可爱,滋润有光。
在一串佛珠中,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有母珠、子珠、隔珠(又称作“数取”)、弟子珠(又称作“记子”),记子留,络绳和一些饰物组成。母珠俗称“三通”或“佛头”。通常只有一颗,但亦有两颗的,用以将不同数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或流苏的作用。隔珠。又称作 “间隔珠”或“数取”。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一般来讲,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数量可采用一颗至三颗不等,如一百零八颗的佛珠和五十四颗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颗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颗、十八颗的佛珠,则每九颗子珠用一隔珠。弟子珠。弟子珠的体积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颗或二十颗居多,多系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如同算盘一样,采用十进位,用来计算掐捻佛珠的数目。记子留。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饰物。也可以用线绳结成“中国结”来替代,目的是为了防止弟子珠的滑落。络绳。即系串佛珠的线绳。通常根据子珠的规格以及孔洞直径的大小,以独股、双股或者三股为绳,穿珠而过。络绳,一般分为有弹性、非弹性两种,汉传佛教佛珠使用络绳,要求一般比较宽松,只要自己喜欢并且能够穿得进去的都可以。藏传佛教对佛珠所用络绳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多用红颜色或红、黄、黑、白、绿五彩棉线、丝线或者尼龙线制成。偶尔也有人用皮绳来贯穿佛珠。配饰。指的是佛塔下部、记子以上部分系坠的各种饰物,主要用以佛珠的装饰和美化作用。配饰通常会使用琥珀、蜜蜡、红珊瑚、玉石等一些珍贵材质制成的精美雕件或小工艺品。有些佛珠,还在佛塔的顶部编结象征正法和吉祥的卐字结或盘肠结等结饰以及流苏等,以体现无上庄严。不过,除了用来供奉、陈列、和装饰的佛珠之外一般真正用来念诵的佛珠,会较少使用配饰。因为有时这些配饰可能会妨碍记数或给记数带来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