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20多天,地处长江路与汉府街交汇处的六朝博物馆就将揭开面纱。作为美国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的第一件“南京作品”,六朝博物馆将成为长江路文化 街上的又一处文化地标。这座全新的博物馆将会呈现怎样的“六朝风采”?
据了解,六朝博物馆的展览面积为7000多平方米,内设4个展览,分别是《六朝帝都》、《千古风流》、《六朝风采》和《六朝人杰》,整个展陈的核心主题是展示“东方大都会”的风采。
“南京的六朝文化和同时期的古罗马文化,被视为人类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当时的建康城(南京)就是1500多年前的东方大都会。”六朝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博物馆正在进行内部装修,7月中下旬就能进场布展,正式开放时间预计在8月上旬。六朝博物馆的大门位于建筑南侧,正对长江路与汉府街的交汇处。走进大门,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将是一个挑高16米的“阳光大厅”,通透式的屋顶与墙壁把阳光直接引入大厅。第一次来六朝博物馆的观众,可以在大厅里先“补补课”——这里有六朝的历代疆域图、历代皇帝的年号及在位时间等图文展板,10米长的大屏 幕上还会循环播放一部时长15分钟的“微电影”《东方大都会》,带观众“梦回六朝”。
逛完“阳光大厅”,接下来要去的是第一个展厅《六朝帝都》。乘坐电动扶梯来到地下一层,整个博物馆的“根”就藏在这里:一处长25米、宽10米的夯土墙遗址,原封未动地横亘在观众眼前。2008年,考古工作者对博物馆所在地块进行发掘时,在地下2米深处发现了这处夯土墙,经考证为1700年前六朝建康 宫城(台城)的建筑遗址。正是因为这处千年遗址的出土,才有了今天的六朝博物馆。
据介绍,《六朝帝都》分为城市篇和生活篇两个部分:城市篇主要展现六朝建康城的建筑规模、宫殿、城市道路和排水系统等,除了这处夯土墙,2007年邓 府巷挖出的台城城壕排水道也被搬进了展厅;生活篇则使用了大量文物,还原六朝时期人们的衣食住行。这批生活类文物有当时流行的“复古拖鞋”——六朝木屐, 居家使用的席镇、陶榻,“环保交通工具”陶牛车,以及史料文献中记载的“六朝食谱”。
看过了地下的夯土墙,第二站要回到地上一层的《千古风流》展厅。这里汇聚了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扬州博物馆、镇江博物馆等6家博物馆的80余件宝贝。据介绍,《千古风流》分为“三国人物肖像”、“三国故事”和“三国词赋”三个部分。肖像篇里搜罗了古人创作的刘备、关羽、孙权等三国名人的画像、雕像;故事篇里有瓷器、木雕、泥塑、皮影等各类文物,每件宝贝的纹饰图案都在讲述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如“千里走单骑”、“空城计”等;“词赋篇”以书 画作品为主,都是出自历代名家之手的《赤壁赋》、《出师表》等三国题材墨宝。
六朝时期是一个“美的觉醒”的时代,过去被皇权政治束缚的文学艺术从这时开启了美的解放。地上二层的《六朝风采》展厅,用一场“文物盛宴”为观众诠释1500多年前的“六朝美的发现”。
六朝青瓷赋予了中国瓷器第一种色彩,并从此成为瓷器着色板上的永恒主题,两件“国宝级重器”青瓷釉下彩盘口壶和青瓷莲花尊将领衔登场,展示六朝青瓷的“色彩之美”。陶俑是六朝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但六朝博物馆展出的陶俑不再拘泥于人物的衣着服饰,而是从雕塑艺术的角度发现“造型之美”。这些“萌版小陶人”还将重新排列组合,复原出当时的生活场景。
2012年,栖霞区灵山大浦塘村出土了一座高等级南朝大墓,考古人员在墓葬内发现了一道高3.25米、宽1.9米的巨大石门,其门拱和门柱上还刻满了 神兽纹、花草纹和武士像等精美图案,为南京六朝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如今,这座千年石门也将搬进《六朝风采》展厅,让观众从石门上的精美纹饰中领略“线条 之美”。
最后一个展厅是三楼的《六朝人杰》,这里用展板、雕塑、场景等多元化手段为观众呈现六朝时期的“风云人物榜”。在这个榜单上,“六朝名人”被分成了三类:一类是治国型人才,有孙权、王导、谢安等“实权派人物”;第二类是思辨型人物,主要是何晏、陶弘景、法显等 当时玄、儒、道、佛等学界的“意见领袖”;第三类则是“文艺男青年”,有人们熟知的刘勰、谢灵运、陶渊明、王羲之、顾恺之等书画文学领域的“超级学霸”。 看过这个风云榜的观众,以后谈起六朝名人一定会如数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