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手稿,是指作者以文字、符号书写的稿本,也是指各类作品的原始记录,是作者正式印行(或传抄)发布前的各种文本的原件。可以这样讲,手稿的单一存在与作者亲自对文献进行的校勘工作,是为研究其本人的思想,还原原始体法,以及出现修改时是经历怎么样一个经过。通俗来讲就是平时修改文稿所用的圈点画涂,虽说不讲求美观,但足以对作者在斟酌字句时的思想空间有了管窥。这样一来,学者对作者的创作研究就能挖掘到重要的参考价值。它有印本所未见的特殊信息,部分重要的手稿还具有不可再生的文物价值。曾几何时,作家手稿仅仅被作者自身、亲友及少数研究机构所重视、需要。不同于书画,作家手稿上的墨迹、图案往往是随手挥就,看上去并不美,可对于文化人来说,那闪烁于字里行间的思想与智慧才是最值得玩味的。
据了解,名人信札(即书信)作为一个重要收藏门类,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早已形成气候。据拍卖史料记载,爱因斯坦给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关于原子弹的信件,1987年在纽约苏富比上拍出了22万美元;哥伦布描写发现美洲大陆的信,1991年在伦敦佳士得上拍出了44万美元;丘吉尔的7封情书,1994年在伦敦佳士得上拍了7.68万英镑;尼克松总统的辞职信,1995年在伦敦苏富比上拍了8.28万美元。而在中国,信札拍卖早在1994年就有了。“记忆中,信札的拍卖始于1994年。当年翰海秋拍中有—册15通的徐悲鸿行书信札,估价10万元。平均每通是6000多,但没有拍出。10年之后,2004年1月,同样是翰海拍卖会,同样的10万元估价,仅3通的徐氏信札以24.2万元拍出,每通要8万,算算升幅,是10年前的10倍多,一年升值一倍!”行家酉斋这样说。
随着收藏门类的不断扩容,文学爱好者心中“神圣” 的作家手稿正沦为世俗藏品。收藏名人信札是目前收藏界中的一项热门。这些年的拍卖市场中都有它的身影,并且有着不俗的表现。名人手稿信札的收藏价值之高,在于其所承载的史料文献价值。因为史料文献价值的高低与信札手稿的直接作者、书写内容息息相关,此外书法的艺术性也是一项重要的辅助因素。收藏手稿,为了保护文化;保护手稿,为了文明遗产;研究手稿,为了揭示真相;怀念手稿,为了思想泉涌。为后生的文人墨客留有一丝手稿意识,是有形和无形之间的宝藏。
然而,收藏名人手稿并非盲目。一般说来,投资名人手稿信札应该把握好以下原则:
首先是名人效应。名人效应在收藏投资领域体现得非常显著,与历史文化名人、大众明星相关的物品无一不受到热捧,而信札手稿是人的情感状态、思想观念的直接体现,书写人的身份与收藏价值的关系尤为密切,其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以及公共知名度与其手迹价值绝对成正比。
其次是内容为王。名人手稿信札的收藏价值在于其所承载的史料文献价值,所以名人手稿信札的内容更为关键,尽管手稿信札类藏品在物质形态上与书法作品比较接近,然而在价值衡量标准上则更应参考古籍善本。
最后是艺术性。名人手稿信札在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基础上,艺术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因为艺术性往往能为藏品锦上添花。像活跃于民国时期的文化名人,几乎都接受过旧式私塾教育,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即便在书信、笔记等日常书写中也不失法度,体现出很高的书法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