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鉴藏知识 » 正文

笔筒的发展与鉴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8-07
       笔筒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喜爱的文房用品之一,它既可供使用,又可作观赏,因而书房的陈设高雅便成为品评文采的标准之一,各种式样精美的笔筒应运而生,许多供皇室御用的笔筒,成为中国历代工艺品宝库中的精品。
  笔筒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汉墓和山东临沂金雀山周氏汉墓各出土一件竹笔筒。金雀山汉墓的竹笔筒两端穿透,筒身镂有八孔,筒身中间及两端有三道皮箍,笔筒涂黑漆,出土时,笔筒里置有竹笔。筒身镂孔是为便于取笔。由此可知,两汉笔筒是一个镂孔的细竹管,笔完全置于其中,与后世圆筒状插笔的笔筒有很大不同。三国时期的吴国文人陆玑,在《毛诗草木写兽虫鱼疏之》《螟蛉有子》篇中写道:“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笔筒一词,便有史可查的绵延了二千余年。宋无名氏《致虚杂俎》载:“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皆世无其匹”,当然竹木易腐,无论是两汉,还是唐宋,笔筒存世者皆寥寥可望。
  到了明代,圆口直壁、造型新巧、简约实用的笔筒开始出现,经过能工巧匠的设计加工,材质多样、雕镌精致的笔筒,成为文人雅士的芸窗新宠,至今盛而不衰并风靡天下。明人朱彝尊曾作《笔筒铭》云:“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一语道出了笔筒容毫纳笔的精神内核。明屠隆《文具雅编》载:“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又明文震亨《长物志》云:“笔筒,湘竹,栟榈者佳”。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笔筒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兼而有之,因此也受到藏家们的喜爱。
  在古代文人中,如果没有讲究的、有格调的文房用具,那么作为一个文人,他的修养乃至做人的品质都是要遭到质疑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今天才得以看到这些材质考究,制作严谨,韵味十足的形形色色的笔筒。这些流传于世的艺术品,不知经过了多少文人细心地擦拭与触摸,也不知在书房案头上,激发了多少才子的玄思冥想。这些笔筒身上,至今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一般来讲,文化含量越高的笔筒价值越高。所以选择笔筒收藏时,不管是什么材质,都应该首先选择名家的作品。清代中晚期的文化气息很浓,文人墨客、诗画名家在笔筒上下工夫很足,所以笔筒上有名人题诗、作画、题印的就比一般的笔筒价值要高。除此之外,再看笔筒的材质、工艺水平、艺术水平以及它的品相。目前有收藏价值的笔筒的材质大致分为五大类:瓷、木、竹、漆、玉和象牙。在拍卖场上,出现数量较多的是瓷笔筒。
  瓷笔筒。中国自宋代起已出现陶瓷笔筒。明代初期,文具爱好之风兴盛,各种式样精美的笔筒应运而生。其中,五彩瓷、青花瓷笔筒最为流行。到了清代,瓷笔筒制作工艺更为讲究。许多皇室御用的笔筒成为中国历代工艺品宝库中的精品。康熙即位后,非常重视瓷器烧制,特别是文房用瓷。在他执政期间,文房用瓷的烧制数量和工艺水平都到达了历史最高峰。据记载,当时在景德镇御窑场内烧制了大量瓷质文房用具,其种类之丰富,制作之华美,造型之奇巧,釉色之秀雅,均可称冠于世。瓷制笔筒真伪非常难于辨别,对收藏者的专业技术要求极高。瓷笔筒的鉴赏收藏除了要看胎、釉的质量外,主要看瓷画的水平和釉的发色。瓷画水平不同,价格会有天壤之别。目前市场仿品、赝品很多,且价格奇高,踏足其中需慎之又慎。
  木笔筒。主要材质有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铁力木、瘿木、榉木等。最具价值的是紫檀木、黄花梨这些木材的笔筒。鉴别木笔筒除要懂材质外,还应熟悉雕工刀法。现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错误观念,认为但凡木质器,只要用料上乘,只要是硬木,则就是好东西,收藏价值也就高。其实并不然,对于木笔筒还应从其工艺水平、年代早晚、产生的时代背景等诸方面综合评估,用料的高档与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竹笔筒。目前最早的是南博藏明嘉靖、正德年间朱松邻制松鹤纹笔筒,朱松邻领采用的是圆雕竹刻工艺,刀法深峻,立意古雅。现今古物市场多见仿制品,其水平只能望名家项背。鉴定是否名家之作,先看笔筒时代风格,然后是皮包浆与雕工,最后看款识。竹制笔筒随着时间与环境温湿度变化,表皮会起物理变化——起皱不光整,希望藏家不要一味迷信名款。
  漆笔筒。北京故宫藏带“宣德”寄托款的戗金彩漆云龙笔筒为目前存世最早的漆笔筒,它的收藏价值在于笔筒制作工匠的名气,纹饰是创作还是仿作。其中镶嵌百宝的,还要看是否完整,有无后镶添补痕迹,原作无损品相佳则价高。
  象牙、玉质笔筒。目前市场较为少见,其价值也很高。玉质笔筒多见于清代。其中,白玉笔筒价值最高。牙、玉笔筒鉴定方法与一般鉴定玉器、牙雕的方法相似,与竹木雕鉴定法也有借鉴之处,或可按时代风格,表面包浆,雕工技艺依次鉴定。
  中国人的文化习惯是“于细微处见精神”:越小的艺术品,在制作上越是精细。笔筒作为古代文人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符号,从来就不曾被忽略。可以说,笔筒收藏,不仅仅是一件文房用具的器物收藏,更是一种文化的收藏、历史的收藏。
  明清笔筒的收藏在整个笔筒收藏中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而明清笔筒的大宗产品当推瓷器,由于其烧造相对简单,产量高,传世品多,故为广大收藏者所喜爱。瓷制笔筒始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但传世品中极难一见,在具体的收藏过程中对此时期的笔筒要慎之又慎,以免上当受骗。
  一般而言,明天启、崇祯时的瓷笔筒生产量较大,以青花为主,纹饰有植物、动物、人物等。其基本形制为直口,平底,腰微束。如青花人物故事笔筒,直口,平底无釉。筒壁绘有青花人物,直花呈色淡雅,绘工精细。器口器足处有暗刻纹饰为崇祯瓷笔筒的典型特征。
  清顺治瓷笔筒传世品略少,但器型品种较多,有直口直壁式,束腰侈口式等。一般来讲,前者瘦高,后者粗壮。以青花为主。青花花鸟纹笔筒,为顺治时器物,体型较大,束腰侈口,筒壁有暗刻及青花纹饰。康熙时瓷笔筒的生产达到鼎盛时期,品种极为丰富,有青花、五彩、斗彩、釉里三彩及各种颜色釉。纹饰内容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博古等。器型有束腰侈口形、直口直壁形、竹节形、方形等。其典型特征是胎釉结合紧密,胎质细腻。无款者居多,少量有堂名款,器壁上亦见有干支款。
  雍正、乾隆时期是清代瓷笔筒生产的第二阶段,传世品较清初要少,但制作精巧,特别是出现了一些新颖的器型,如六方形、扁方形、双联形等。装饰味道较清初浓郁。如粉彩双联方胜型山水笔筒,为乾隆时笔筒的典型。这一时期瓷笔筒的品种有青花、青花釉里红、粉彩、各种颜色釉地粉彩及单色釉。雍正瓷笔筒的特征是清新典雅,乾隆则富贵华丽,官窑器物多有纪年款,民窑则为干支款或堂名款。
  嘉庆、道光时是清代瓷笔筒生产的第三阶段,仍以粉彩为主要品种,器型以细高为主。纹饰以人物等居多,较为侧重观赏性。此时的另一特点是雕瓷笔筒开始出现,多模仿竹雕器物,以黄釉雕瓷笔筒最为出色。如黄釉雕瓷笔筒,以剔地手法刻出松、石,口沿及底绘成竹节断面痕迹。官窑多有纪年款识,民窑有堂名款或刻工名号。雕瓷的著名工匠有陈国治、王炳荣、汤源和等人。晚清瓷笔筒仍较盛行,但质量下降,最典型的特征是胎釉结合不紧密,釉面泛灰,青花浮于器表。多有六字青花款和六字红彩图章款。素胎剔地笔筒,为光绪时难得一见的精品。
  

珍稀奇打造企业家收藏交流学习的综合信息平台——企业家收藏网

0

注: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删除!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