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忍辱负重30年的收藏家。
他是《解放日报》品牌:“口述历史”中最年轻的受访者。
他是80年代第一批自费留美而合中西文化的交融者,也是绘画的实践者。
但他的成就不止于此……

收藏家王文甫
少时结缘白石章 潜心收藏三十载
那是1981年,当时王老师还不满18岁,却因机缘巧合收藏到了他的第一方齐白石印。在随后的近30年时间里,王老师陆陆续续收购了近500枚齐白石印章。在此期间王老师也从对齐白石印章一知半解的少年成长为这方面的研究专家。


2010年 中国最美的书 《石墨因缘》

2016年 中国最美的书 中国图书金牛奖金奖 《齐白石四绝十方》

王文甫收藏的齐白石原印

王文甫收藏的齐白石原印
引导齐白石印章市场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日益繁荣,齐白石印章开始在市场上厚积薄发,如“中国嘉德”今年秋拍以5175万人民币拍出的“齐白石三绝”,“北京保利”2011年拍出近500万人民币一方的白石六面印、“北京匡时”的多方齐白石印章,都是王老师经手的旧藏。这是王老师发掘作品背后的故事,从学术引领市场的成果。

齐白石三绝 《篆书丈夫处世散语中堂》 《拨弦猎雁图》 《致胡洪开印》二组四方 其中印章为王文甫旧藏
绘画作品的收藏者和实践者
王老师的爷爷王康乐,父亲王克文都是沪上著名画家,受家族影响王老师除了对印章深刻的研究外,对近现代绘画也情有独钟。近年来,在业余时间,他重拾画笔,戏称“藏家绘事”,用画笔能更加深刻的体会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

张大千 《清溪归隐》

齐白石 《居高声自远》

王文甫水墨画作品

王文甫水墨画作品
对于库拍,王老师认为模式很重要
“库拍”最有价值的不是一个平台,而是一种理念。
随着参与者的增长,价格会上去,更好的拍品会进来,于是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将会培养出一大批年轻的参与者。
希望“库拍”能成为一个发现未来艺术大家的平台,所以要有学术,“库拍”将来应该有“库拍+”的模式,如“丰田汽车”,既有量产的大众车,也有高端的产品,不是只是交易。
所谓“捡漏”事实上是你知识的分值,发现一般人发现不了的价值。
本文摘自: 新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