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展厅,首先就会看到两套铜车马,它们是中国文物中的明星。不过,作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纽约观众所能见到的只是复制品。
秦始皇陵1号
铜车马(复制品)
秦始皇陵2号
铜车马(复制品)
两辆马车是1980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20米、距现地表7.8米深的地下发掘出土的。当时,两乘铜车马一前一后放置在一个木椁内,因木椁腐朽,上部的填土塌陷,铜车马出土时均已被压碎,但车马构件基本齐全。这是我国考古史上发现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车马。
这组铜车马按出土时的前后顺序编为1号车和2号车。因为当时青铜器制作工艺方面的局限,铜车马并没有做成当时实用车的大小,而是按照皇帝御用车队中属车的形制缩小二分之一。
1983年,2号铜车马修复完成,此车为后车,驾车人坐姿驾车,称之为“安车”,是供主人出行乘坐的。
1988年4月,1号铜车马修复完成。此铜车马为双轮、单辕结构,前驾四马,车舆为横长方形,宽126厘米,进深70厘米,前面与两侧有车栏,后面留门以备上下。车上立一圆伞,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御官俑。
1号车叫立车,又叫戎车、高车,乘车时驾车者立于车上。以功能而言,此车是在主人乘坐安车出行时,在前方开路警戒的,其作用类似于今天的警车。
在这辆车上,人们发现了更多有趣的细节。
铜御官俑高91厘米,按照一比二的比例,真实身高应该在182厘米。
此人为了完成任务,防止意外发生,配备了各种实用的武器。
首先,背负60多厘米长剑——
在车舆右侧准备了一面盾牌。
在车舆前挂了一件铜弩,并在旁边备好了铜镞。
秦军精良的武器制作,体现在这只金银镶嵌的秦弩上。
更有趣的是,人们发现了这只弩在马车上的使用方式。
一号铜车上的弩与弩辄
弩是挂在马车上的,而用以在马车前固定铜弩的是两枚银质饰件,它们叫做弩辄。
一号铜车上的银弩辄
弩辄的作用并不仅仅是用来安放弩的,更重要的一个功能是需要激发时用来张弩的,相当于一件半自动装置。
一旦发现敌情,需要用弩来射杀,那么,只需将卡在弩辄中的弩向斜上方用力拉弦,即可实现弩弓张开。这一巧妙的装置,使得乘车的武士能够在马车上快速完成射杀准备,应对突然发生的各种险情。
为了保证乘车武士的视线受到最小影响,车盖的作用非常重要。而这件车盖,同样堪称一件历史为我们留下的极品。此车盖直径1.5米,最薄处仅0.5毫米,工艺令人叹为观止。为了达到延展性,伞盖在青铜配比上有特别处理,通过加铅方式来实现。
今天我们看到的高车御手,面部表情沉静,严肃中透着一丝轻松,不过,秦兵马俑的撼人气势,以及其时的精巧与智慧,也已经在一个个精彩的细节中复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