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收藏指南 » 正文

这件国宝,中国人忘了,日本人却还记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2-27
       诸子典籍、琴茶六艺,无数文化精粹输出海外,其中自然包括,当时一件鼎盛一时的乐器。

没人能预料到,这件珍贵的乐器,跟随僧人传入日本、走向世界,辉煌万千。而在中国,却随着时日流逝,灰飞烟灭、传承断绝。

如今,世人说,这是日本独特的传统乐器。

它叫尺八。

据传"尺八"发源于东汉,但《尔雅·释乐》却无记载。最早记载"尺八"为乐器的文字见于《新唐书·列传》卷三十二:"贞观(627-649年)时,祖孝孙增损乐律,与音家王长通、白明达更质难,不能决。太宗诏侍臣举善音者……侍中王珪、魏微盛称才制尺八,凡十二枚,长短不同,与律谐契。"隋唐时为宫廷主要乐器,可独奏、合奏或伴奏。由此可见,它是一种类似于箫或笛的竹制管乐器,因长一尺八寸,故名尺八。

这件国宝,中国人忘了,日本人却还记得!

尺八近似于萧笛,吹口、形制上有所区别,在中国自古有之。其盛于唐、衰于宋、断绝于元明。音色古雅苍凉,深沉而具有绝佳的表现力,乐曲平静、淡定,既无忽缓忽急节奏,也没跌宕起伏的旋律,只有风吹竹林之声,轻盈而又神秘;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

北宋学者沈括在《楚溪笔谈·卷五》中有言:“后汉马融所赋长笛,空洞无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

这件国宝,中国人忘了,日本人却还记得!

唐代刻雕尺八

盛唐雅乐所用乐器甚多,筝、筑、箫、筚篥、乾琶、吹叶、长笛……种类繁杂惹眼。但不论何种组成方式,几乎都有尺八一器。

其吹奏难度大、制式讲究,对材料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纵观竹林,往往只有一两根竹子能够制作尺八,是以根根珍贵无比。

尺八流入日本,绵软优雅的清幽小调,它带着汉唐文化的庄严肃穆,又蕴含禅的宁静,填补了日本人的精神空隙。成为寺庙僧人的法器、武士的武器。

其后,日本尺八分化出明暗流、琴古流、都山流,承接古今。尺八,带着抹不去的唐宋遗音,作为日本传统民族乐器,在海外享有盛名。

这件国宝,中国人忘了,日本人却还记得!

为何同一种乐器,在中国失落,却兴盛于日本?

唐宋之后,元朝的铁骑将中原大地冲击得支离破碎,让当时的汉儒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到了明朝,文人雅士隐于丝竹小调,民间音乐兴起,曾经兴盛一时的雅乐遗音,无人问津。

这件国宝,中国人忘了,日本人却还记得!

敦煌莫高窟·第220号窟壁画
(初唐7世紀)

古籍、诗词、民间生活杂记……渐渐地,翻遍明末以后的中国历史,再难发现尺八的踪迹。甚至出土的都没几根——大唐为数不多留下的几件,全部随着遣唐使,珍重地保存在日本近似“故宫”的奈良正仓院里。

细究起来,福建南音洞箫的身上有几抹尺八的残魂,但外形、音色、演奏技法等皆与古代尺八相去甚远。比起唐宋遗韵,更多继承了明清的特色。

不得不承认,当日本拾起尺八,影响世界音乐舞台时,在中国,尺八已亡。

这件国宝,中国人忘了,日本人却还记得!

中国人忘了,但日本人还记得它。

幽幽浮荡的管乐声,如雨丝中若隐若现的愁思,让人感到陌生、亲切,又无限凄清。

游荡在他乡的乐声,何时能彻底回到生育它的土地,落叶归根?

珍稀奇打造企业家收藏交流学习的综合信息平台——企业家收藏网

0

注: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删除!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