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专访 » 正文

叶茂中:艺术收藏是一种信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13
了解中国当代商界十多位风云人物的收藏经历,全面解析目前中国收藏家的收藏方向和喜好。深刻解读中国文化内涵,以企业家收藏经历来解读人生和商界智慧,看中国目前商界佼佼者如何一步步从底层走向不凡。
 
点石成金,成就广告界传奇
 
“地球人都知道”“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洗洗更健康”…… 人们对这些街头巷尾广泛流传的广告词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想要追根溯源地找寻创造出这些直击人心广告词的创始人—叶茂中。
 
 
叶茂中,是中国的著名营销策划专家和品牌管理专家,与李光斗、徐大伟并称为 21 世纪中国广告界的“策划三雄”。叶茂中十分善于广告定位,曾荣获“中国广告 25 年突出贡献奖”。他在 2004 年时就入选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 25 位风云人物,用自己的才华登上了广告界的一个又一个宝座。这位广告界的翘楚,一路走来看似一帆风顺,实则每次成功地背后,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心酸历程。
 
叶茂中生长于江苏泰州,自幼独爱美术。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艺术的追求逐渐深入。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当地的电视台工作。广告人的工作是一件极苦的事情,放弃的太多,得到的太少。为了培养一粒广告种子, 他整日处于精神紧绷状况,为了培养这粒广告种子,他要每天给种子浇水施肥,当种子长成的小苗遭遇大风大雨飘摇不定时,要及时给它支起杆子,给它引导正确的生长方向;遇上虫害,杀虫的工作更是不能有丝毫怠慢,可能一个不小心,长时间培养出来的心血就被毁坏得一干二净。最难熬的是培养的过程,这种滋味累人、急人,比怀胎十月还费劲。
 
广告人需要天赋,但是广告精英需要的不仅是天赋,还有汗水。在广告界打拼的时候,为一个广告四处奔波是叶茂中的家常便饭。为了一个广告词绞尽脑汁修改无数次,也是工作中的常事。追求精进的叶茂中, 对自己要求很高,这份高要求表现在他的工作中就是一字一字地推敲,一点一点地去攻破。夜幕下他在思考,黎明前他在斟酌,他总是认为,为广告熬夜,是给自己和客户最好的交代。也正是凭借着对事业的认真和专注, 叶茂中的事业做得越来越好,广告人之路也走得越来越顺。
 
 
1990 年,是叶茂中的人生转折点。泰州“春兰空调”电影胶片广告的拍摄,开启了他不平凡的广告生涯。叶茂中回忆这份转机时,曾感慨道:“艺高人胆大是正常的,我应该是那种艺小人胆大的少数人。”他联系上 海科学制片厂的同乡完成了这一任务。“一广而红”,红的不仅是春兰空调, 也红了叶茂中本人。至此,叶茂中从此踏上了专业广告人的道路。
 
策划鬼才,收藏界的怪物
 
“策划鬼才”是外界对叶茂中的美誉,他善于利用感性的市场化创意, 让处于低位的企业变成知名企业。国内知名男装品牌海澜之家的品牌宣传,就是叶茂中一手策划的。他先深入市场内部,观察市场冲突,找出市场需求,然后攻克性地解决问题。如今,海澜之家已成为中国服装业最 赚钱的一家企业,在 2016 年标准普尔发布的“全球市值最高服饰公司 25强”中,以 600 多亿人民币的市值居第 14 位。迄今为止,叶茂中已经为600    多家公司做过策划广告,创造了广告界的无数个奇迹。这样一位拥有创新思维的企业家,是理智的、果断的,但生活中,他还有另外一面。
 
叶茂中从小就特别爱画画。在他年纪尚小时,就用画作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上小学四年级时,家里还很穷,为了能多吃点饭菜,小小年纪的他就懂得通过卖画补贴家用。他画的连环画特别好看,每到星期天,就把连环画拿到泰州汽车出租站去卖,一天能赚 8 毛 2 分钱。画画给他带来了对未来的渴望与期盼,也让他坚信,无论未来遇到什么事情, 都是有办法解决。
 
或许在一般人眼中,成功地企业家必然是每天是前呼后拥,或者驾驶豪车气势非凡。但在叶茂中看来,豪车地位甚至都不如他钟爱的收藏品。叶茂中很富有,但也很贫穷。1999 年,他用几十万买下第一幅收藏画, 而 2003 年时,他开的还是十万元左右的车。他的钱大多数都用来买画、买收藏品,精神上的投资远远大于物质上的投资。仅   2006   年,叶茂中花
在收藏品上的钱就超过了 1 亿元。
 
在一次访谈中,叶茂中曾说:“在我看来,奢侈品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美学,文化、历史、艺术富裕奢侈品灵性。以物论物的阶段是奢侈品应该超越的,认同并真正理解奢侈蕴藉的文化内涵,并以适当的物质或行为方式来宣泄和表达自我,是奢侈品的生存方式。”这段话是叶茂中对艺术的阐述,艺术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不需要过多的炫耀,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能够宣泄自己情感的,就属于奢侈品。他认为,真正的奢侈品,是好好享受生活。
 
 
1997 年,叶茂中在飞机上看到一篇报道:齐白石、徐悲鸿的画价格约 20 万元左右。叶茂中感觉不可思议,认为像徐悲鸿这类现代顶级美术大家的画,居然比车子、房子还便宜。汽车、房子可以再生,而艺术品却无法再生。那一刻他想通了,要为艺术品的发展史留下属于自己的贡献,从那以后,他成为顶级发烧收藏友。他在北京和上海都有办公室,拜访过他的人都说他的办公室不像工作场所,反而更像展览会所。办公室的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最得意的一件收藏品,关于这件收藏品, 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次,宝马公司的老总请他吃饭。席间,叶茂中对宝马企业的人大谈中国的“宝马”,特别是徐悲鸿的“宝马”。外国人对徐悲鸿的画没研究,但听过徐悲鸿的大名,于是谦虚请教。叶茂中趁此将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和自己的职业特长相融合,表示可以把自己收藏的徐悲鸿画作借给他们拍广告,以此增加“宝马”企业的文化内涵,让宝马品牌更加有文化底蕴,从而摆脱“暴发户”座驾的身份。
 
相对于普通人崇尚名车名表并以此为“奢侈品”的做法,叶茂中则一反常态,把欣赏艺术品作为一种奢侈。经济条件达不到的时候,他喜欢去博物馆里看各类收藏品,如今有充足的资本购买艺术品,他则把最喜欢的艺术放在家中和工作场合,天天和“奢侈品”在一起。除了艺术品外, 他没有任何奢侈消费。不玩车、不玩表,只玩艺术。他认为,戴在手上、穿在身上的东西都是虚无的,只有艺术品可以让他表达自己。
 
吴冠中 《桂林农家》
 
在喜欢的事物面前,人人都像孩子。面对大师的精品,叶茂中有一种必须拿下的执拗,这也是他对艺术品的坚持。在   2006   年的保利春季拍卖会上,叶茂中与一名台湾人争一幅吴冠中的《桂林农家》,从 380 万元的底价一直飙升到 630 多万元,最后由他拍得这幅画;2010 年,同样是保利春拍,叶茂中在激烈的举牌竞争后,抱得了徐悲鸿唯一的一幅手卷作品《春山驴背图》,买完画后的叶茂中兴奋不已,但他从不炫耀这份属于他的奢侈,只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快乐。享受生活,享受艺术品带来的身心愉悦。
 
于他来说,收藏艺术品是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事,无须大肆宣扬, 只需默默体会。
 
历经岁月沉淀,眼力智慧过人
 
从事收藏的 10 年来,叶茂中收藏的艺术品已经达到了 3000 多件, 他也在收藏中结识了很多藏友。有位老收藏家,与叶茂中十分交好,经常邀请叶茂中来家里做客,顺便欣赏自己收藏的画。叶茂中知道这位老收藏家收藏了很多全齐白石、张大千这样的名家名作,于是十分兴奋地应允了。到了老者家里,叶茂中展开一幅幅画细看,发现老人收藏了大半辈子的画,几乎有一半是赝品。他非常痛心,更对老者表示同情。捧了半辈子的画竟然是假的,这种心痛的感觉只有真正的收藏家才能体会。从那以后, 叶茂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但要会买画,更要学会辨画,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收藏家。
 
齐白石 《花卉四屏》
 
叶茂中对于收藏,可谓是小心再小心。狂热喜爱的东西,花高价买来的画幅,谁都不希望是假的。经过多年的经验和研究,他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收藏法。在收藏画作时,要先研究这个画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这叫“值不值”;然后,再研究这幅画的记载和流传,这叫“该不该”。对于一些价值不菲的作品,更要加倍小心,虚心请教精通的人“掌眼”。叶茂中称自己是个“广泛爱好者”,他只收藏有价值的画,而不是只收藏一个画家的画。有些收藏者独爱一个画家,所以对于某个画家的画来说, 他们更精通、更专业,研究得也更透彻。叶茂中曾经收藏过齐白石的《花卉四屏之牡丹》,纵 135 厘米,横 33 厘米,就曾多次找相关收藏大师帮助把关,这也成为他众多收藏品中的一幅佳作。
 
叶茂中收藏画最大的特点是,不碰那些真假有异议的画,也不在拍卖行买画,因为拍卖行的假画比例太高。收藏家也经常会有走眼的时候, 他的这“两不碰”原则,其实是在减少他的“走眼”率。
 
收藏家分为两种,一种收藏精品,一种收藏画家。叶茂中属于第一种,他的收藏观是:买画只买名头是不对的。这是他常年作为广告策划人训练出来的理智思维。他分析,一位艺术家,不可能一生都是鼎盛时期, 只有高峰时期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万众挑一的精品。一位画家的画, 从十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价格不等,也正是这个原因。一幅画,能表现创作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感情状况,甚至是创作者生活的点滴。无论是出名的画家,还是不出名的画家,都可能存在精品。艺术家的价值需要发现,画家们是千里马,就需要伯乐,而叶茂中就愿意充当伯乐。2010 年嘉德大学生拍卖专场“大学时代”,他一口气买了十几件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有一次,叶茂中去成都开会时参观画廊,被地上一幅画吸引,由于画幅横铺在地上,为了能更清楚地分析画作,他跪在地上细细欣赏。画廊老板被他认真地态度感动,于是把这位画家介绍给叶茂中。叶茂中与画家交谈一番后,颇为欣赏,于是向他定了大批订单量的画,绘画周期为 2 ~ 3 年。后来,他得知画家在资金方面有问题,连合同都没签直接就把预付款打了过去。
 
 
叶茂中的收藏不分国籍,包容性很强,只要是好的画,他都愿意收藏。有些收藏家对祖国的文化艺术有着特殊的情感,收藏时更看重国画方面的作品,但也因此错失了很多外国画家的良品。更有许多收藏家因为当代书画作品容易存在赝品问题,因而不敢轻易接触当代书画作品,转而收藏当代的国画和油画,其实是因噎废食。油画发展的时间很短,只有近百年, 而中国画的发展却绵延数千年,出过无数杰出人物。一些在形式上有创新的国画,需要收藏家们去发掘。收藏二字,先收,后藏。收需要眼力, 藏需要耐心,收藏这一行,确实与智慧脱不了干系。叶茂中建议,如果收藏到真正的逸品,自己十分喜爱,那么确实不需要放手,让这些作品相伴自己一生,留给子孙后代,或捐献给国家,乃是人生一大幸福。
 
对于新入门的收藏家,叶茂中建议他们可以从已经过世的近现代书画大家开始,最好是艺术成就经过时间的考验、无争议的名家。然后, 再针对画家具体的画作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迅速积累经验,达到一定的收藏境界和高度。
 
享受艺术品带来的纯粹体验
 
谈起艺术,叶茂中总是滔滔不绝。朋友笑他,只要让他说艺术,他能说上三天三夜不睡觉,简直是“艺术的布道者”。每次在工作上遇到聊得来的客户,叶茂中不仅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展开愉快的交谈,谈到尽兴时还能向客户宣扬艺术,鼓励他们去收藏艺术品。这也正是叶茂中的交友之道,给朋友分享自己最爱的东西。有些商人,做生意非常拿手,但赚的钱却不知道怎么花。有人买了金链子,有人换了豪车, 叶茂中每每听见这样的消息,就觉得十分可惜。他认为,这些身外之物拥有再多也不会改变什么,而艺术品就不同。
 
叶茂中收藏的艺术品
 
就拿雕塑来说,花钱买了雕塑作品,可以把他放在院子中或者公司的大厅里。放在大厅里的雕塑,人来人往都会注意看一眼,这代表公司的形象,会加深他人对公司的印象。雕塑虽然整日放在那里一动不动,但经过时间的沉淀,就会和人们产生深厚的感情。最后,雕塑已经不仅是雕塑, 而是一种标志和象征,一旦把雕塑移走,常年与雕塑在一起的人就会产生难舍的感情。而放在院子里的雕塑,经历过风吹雨打,经历过日出日落和风霜寒冻,和周围的一切融合在一起。哪怕站在窗前看一眼,便能体会到时间的历程,细细品味能品出曾经的苦与累,更有过往的欢与笑。艺术品的意义就在此。而那些物质的东西,只要有钱就能买到,但珍贵的艺术品比如徐悲鸿的画,一旦错过却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叶茂中的公司有 2000 多平方米,院子里的古树有 160 棵,公司里到处是艺术品。他作为广告策划人,需要时刻保持抽象、扩散的思维,正好和艺术品的特质不谋而合。叶茂中表示,很多艺术品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激发广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外,每个人天生就拥有对艺术喜爱的心, 但后天的培养更至关重要。所以,他公司里的摆放的艺术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更换。一方面是给公司成员新的感受,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员工的发散性思维。长期以来,艺术品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叶茂中公司的每一位员工,以润物细无声的艺术美感染身边的人。可以说, 叶茂中在广告策划界的成功,与艺术收藏品有莫大的关系。
 
叶茂中自始至终都认为,艺术品拥有灵性。不同的艺术品拥有不同的灵性,这些灵性不仅可以影响他个人,更能影响到环境。有一次,叶茂中谈了一个广告策划的案子,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员工犯了错误。叶茂中快要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正要发火时,看到了办公室里悬挂的《午后池塘》,他顿时只觉山水氤氲,清凉袭来,那些或浓或淡的笔触隔着画作渐渐平息了他的怒火,通体舒泰,整个人都轻盈畅快不少。冷静下来的叶茂中反思后,明白了艺术、生活和工作都是美好的,发火无法解决问题, 找到解决方法才是关键。
 

叶茂中钟爱的画作不少,但是舍得挂起来的画幅是少之又少。他喜欢将画作保存在最适宜收藏的环境中。偶尔在老友的请求下,他才小心翼翼地拿出来,一起细细欣赏把玩。叶茂中平时不讲究吃喝玩乐,画是他的精神食粮。为了一幅画,他可以挨饿、挨冻,整个人沉浸在画中无法自拔。有时,在登机 2 小时前,他还能安静地欣赏 16 幅即将送往北京写字楼的油画,慢慢地欣赏流连。等到离飞机起飞还有半个小时,他才面带微笑匆匆赶往机场。他的行为做派,经常让身边人感慨,这位钟爱收藏的老板,总是将时间拿捏得恰到好处!
 
后来叶茂中说他不喜欢“玩物丧志”,并将王世襄老先生的一句话  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玩都不会玩,或者玩不好,你还能干什么?”确实, 人总要有自己的爱好,生活中总要有点不一样的东西作为调剂,但爱好不能占据工作时间,否则就本末倒置了。工作之外,艺术收藏就是叶茂中的唯一爱好。正是这唯一,让叶茂中的收藏之路走得纯粹而享受。 
 
反其道而行之的创业与收藏
 
秉持“80% 靠脚,20% 靠脑”的原则,叶茂中持续多年来成为广告策划界的佼佼者与领导者。他善用洞察力,也善于借助外力。这种独特的优势,伴随着他在广告界的深耕和发展而逐渐得以显现。他的公司刚成立时, 急于将自己的品牌打响,但苦于当时自己手上的资源太少,找不到好的方法。
 
有一次他在机场候机时,机场广播的大喇叭在播“飞往上海的飞机即将起飞,请乘客张国荣马上到登机口……”,当时张国荣可是全民偶像, 也是叶茂中本人相当崇拜的大明星。他充满期待地往前冲想看一眼自己的偶像,但到了跟前,才发现是一个与自己偶像同名的普通人。叶茂中失望了 3 秒,随后便想出一个宣传自己的好法子。以后只要坐飞机,他就坐在登机口对面,直到大喇叭喊“请乘客叶茂中马上登机”,至少喊三遍以上  他才起身登机。这个方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之后,他一直乐此不疲地用着。后来有一次,饰演电视剧《还珠格格》皇阿玛一角的张铁林打电话催他赶紧登机,叶茂中疑惑问他怎么知道,张铁林笑着说:“有人告诉我, 你朋友叶茂中的飞机快误点了,机场的大喇叭一直喊他名字,你赶紧打个电话催一催”。后来叶茂中的名气越来越大,才渐渐放弃了这个办法。这位奇思妙想的企业家,总是反其道而行,却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叶茂中谈及自己一路前行的路程,颇有感触。在《时尚芭莎》专访中,被问及哪个人物对他的影响最大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毛泽东。我读了毛主席四百多部作品,毛泽东思想对我影响很大。举个例子,毛主席说,当我们整体没有优势的时候,要善于发挥局部优势,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比如雅客 V9 的创意,就是集中优势推一个单品,打了个漂亮的歼灭战。”
 
叶茂中,坐忘清景曛,纸本设色,15×28cm,2020
 
一路走来,他总结了很多经验,无论是在创业还是收藏上。对于创业者,他说:“自我折腾。人这一辈子就是在折腾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快乐。”对于收藏者,他说:“要有眼缘,听从内心的召唤, 买真正打动自己的作品。”
 
永远不要忘记与别人分享美好,永远把艺术作为信仰,这是叶茂中永远不变的人生观。
 
总结
艺术品不仅有收藏价值、商业价值和美学价值,在广告策划人叶茂中眼中,优秀的艺术品甚至可以激发广告人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他定期更换公司悬挂的艺术品,潜移默化地用艺术影响员工。可以说,叶茂中在广告策划界的成功,与艺术收藏品有莫大的关系。多年收藏有所得的他,对收藏自有一套经验:他只收藏有价值的画,而不收藏画家;在收藏之前,会先研究画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再研究画作的记载和流传;对于价值不菲的作品,他会虚心请教精通的人“掌眼”。正是这种收藏智慧,奠定了他在收藏界的地位,也铺就了他多年的成功收藏之路。
 
 
作者简介
 
郭晓林,四川绵阳人,清华大学EMBA,美国赫斯莱茵大学MBA。资深藏家,企业家收藏网创始人、卡酷尚集团、珍稀奇文化创始人、阿里巴巴创业神灯计划十大创始人之一,同时兼任深圳市商业联合会、清华博商同学会、深圳四川商会绵阳市总商会、深圳绵阳商会、三台县在外人才联谊会等多个商协会副会长及以上职务。目前著有《商业理想国》《商界理想国Ⅱ》《川商精神》《互联网收藏变局》等。
 
本文摘自郭晓林《企业家收藏故事》第十一章节
 

珍稀奇打造企业家收藏交流学习的综合信息平台——企业家收藏网

0

注:本文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删除!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