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当代商界十多位风云人物的收藏经历,全面解析目前中国收藏家的收藏方向和喜好。深刻解读中国文化内涵,以企业家收藏经历来解读人生和商界智慧,看中国目前商界佼佼者如何一步步从底层走向不凡。
执着的人搞有个性的收藏
王健林,万达集团的掌舵者和掌门人,一提起他大家都会把他和中国首富联系起来,除了中国首富,可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著名的收藏爱好者。或许有人会认为,他是中国首富自然有经济条件去玩收藏, 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本末倒置的。王健林曾半开玩笑地说,之所以会放弃部队和政府工作的大好机会及稳定前程,而选择冒险下海去做房地产, 原因就是因为要有钱才能搞收藏,才能买得起他爱的那些书画。“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喜好而收藏,这些年生意越做越大,多年前那份对文化的景仰和热爱,至今未变!”
王健林最初喜欢字画,是在部队做管理处长时。他那会儿负责首长的供应、宾馆小车队,还有财务方面,手头有一定的权利。每每他去接待来宾时,总有人现场作画、题字相赠。接触得多了,慢慢地王健林就对中国传统文化相当感兴趣,开始用心钻研。王健林童年时期受到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他从小就阅读经史子集,还学习过古体诗写作,这些传统文化基础让他对这些艺术作品有着天生的亲切感。
起初,王健林对艺术品的喜爱堪称“痴迷而迷茫”。他和其他刚开始涉足收藏的爱好者一样,每一个艺术门类都想收藏。无论是书画、瓷器还是玉器、文玩,见到好的东西都想买。先从二三流的字画开始收,后来逐渐转向收藏名人字画。至于年代,则囊括了近现代到明清时期的名家作品。王健林的朋友劝诫他,收藏一定要有方向,没有方向的收藏就如同大海上没有航向的船,永远都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不能到达彼岸。而且东一耙子西一扫帚地胡乱收藏,所花费的财力也更多,还不如将有限的财力集中到一个方向上来。后来王健林结识了米景阳、张金财等收藏界的老先生, 这些前辈也从朋友角度给出指导:“清以前的画,基本是复古传承,而且鉴赏比较困难,不容易出成就,近现代的东西,可能在今后 1000 年都是中国画的一个高峰。”后来书画藏品市场的发展验证了这几位先生的论断,吴冠中、傅抱石、李可染三位大家的作品,比明清画家的书画作品还值钱。
王健林这才如醍醐灌顶般幡然醒悟,虚心接受了朋友们,尤其是几位老先生的劝诫。他回过头来看自己的收藏方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后, 经过一番梳理,将目标定在了近现代艺术品的方向上。确定好目标的王健林在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将当年的“乱藏”全部卖掉,有目标的出手拿下好的作品,后来王健林在收藏界也逐渐有了名气。
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因为王健林的名气慕名来访。这位来访者是著名画家傅抱石的家人,希望能够将傅抱石先生的代表作《龙盘虎踞》出售给王健林,开价 800 万元。在九十年代初 800 万元无疑是一笔巨款, 甚至可以作为原始资金进军房地产业;而万达集团的前身—大连市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就曾因 149 万元的负债而濒临破产。王健林深知这幅画是傅抱石先生耗时最长、最用心的一幅作品,当时先生已年过六十,却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在创作中。王健林十分喜欢这幅画,他也知道机会不容错过。于是他把家里几乎所有的现金都拿出来,但是钱依然不够。最后,他同傅抱石的家人反复协商,用 2 年 4 期、分期付款的方式将这幅画买下。王健林说:“敢于这么做,不是因为看得准,而是因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种真迹错过了就没有了。”
傅抱石代表作《龙盘虎踞》
在王健林砸锅卖铁买画的时期,也恰好是万达集团的上升期,如果这 800 万元能投入到万达集团的日常运营中,也许能促进万达集团向更深层次的方向跃进发展。但为了收藏傅抱石先生的这幅画,王健林放弃了扩大经营的机会,用两年的时间分期支付这笔钱,可见王健林对于收藏的执着与不顾一切。
随着王健林的收藏逐渐增多,他又产生了一个想法:把近现代一百多位知名大师陈列成表格,统计收藏作品,预期每人画作不少于五张,多的可以达到十张。然后针对表格专门去拍卖行或者公开在市场收集,如果在国内收藏不到,就去国外探寻。岭南画派代表画家高剑父、高奇峰与高剑僧,并称为“岭南三高”,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就比较少,为此王健林经常远赴国外搜集这些画家的作品。用王健林搞收藏的左膀右臂— 郭庆祥的话来说:“具有时代精神和原创精神艺术家的巅峰之作,是王健林最喜欢收藏的画作风格,尤喜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
没想过要赚卖画那点小钱儿
王健林的另外一件有关收藏的故事也发生在九十年代初,当时荣宝斋叫价 100 万元出售李苦禅先生的画作《五只鹰》,这幅作品是李苦禅先生的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之前一直挂在荣宝斋的中堂上。王健林得知这一消息后,直接喊价 140 万元,将这幅名作收入囊中。收藏界人士都被王健林的“豪气”震惊,毕竟他才刚刚“倾家荡产”收购了 傅抱石的作品《龙盘虎踞》!几年之后,荣宝斋的总经理找到了王健林, 提出回购《五只鹰》,被王健林一口拒绝。荣宝斋总经理提出了很多有诱惑力的回购方案,比如加价回购、拿其他名画进行交换等等,都没有动摇王健林收藏这幅画的决心。
李苦禅《五只鹰》
无独有偶,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初期,周恩来总理曾委托李可染作了一幅画,作为礼物送给来访的日本访问团。这幅画是李可染先生最为得意的一幅作品,一直在日本博物馆中堂悬挂。另外,这幅画还是日本唐人馆册子的封面。九十年代末,日本博物馆有意将这幅画出售,王健林得知这一消息,出资 550 万将这幅画买下。几年后,日本博物馆找到王健林,想把这幅画买回去,王健林坚决不卖。
王健林的观点一直都很明确,收藏不是投资,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而收藏是因为真心喜欢。曾经有一位香港富商找到王健林,出价 2亿多元购买他收藏的吴冠中的作品,这幅作品被王健林珍惜收藏了 9 年。他的收藏团队一致认为 9 年的时间,一幅画赚约 2 亿,已经值得了。但王健林认为“今天 2 亿给他,明天 2 亿就再也拿不回来了”。他说:“这不是钱的问题,卖掉的话一个无价之宝就没有了。”
2004年《吴冠中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王健林曾经自豪地说:“万达在市场上拿的画很少,傅抱石先生的几幅代表作都是从他家拿的,很多的画拿得便宜是因为有先见之明,那个时候吴冠中、李可染的斗方作品在荣宝斋里只卖十几万元。做收藏,很考验眼光,跟做生意一样!”他还说:“我从来没想过要赚卖画那点小钱儿, 这个投资是我人生当中最成功地投资,现在我的藏品至少增值一千倍!” 虽然他将收藏比喻成“成功地投资”,了解王健林的人都知道,这些 年,只看见万达在市场上频频出手将很多精品收入囊中,但从未看到万达卖出去一幅画!
王健林,就是这样一个纯粹为了收藏而收藏的收藏家!
成立收藏团队,做专业的收藏者
随着万达的生意越做越大,王健林进行收藏的时间越来越少,以前他一听说什么地方有好画,都是亲自坐车赶过去。可是现在时间成了制约他收藏最大的因素,虽然收藏是王健林毕生的爱好,但万达集团这么大的企业也需要他这样的掌舵人,分身乏术的王健林只好请人来帮他收藏, 于是,他请到了收藏界的知名人士—郭庆祥。
郭庆祥
郭庆祥,1962 年出生,大连人。1992 年开始进入收藏界,是收藏界的知名人士。如果说王健林是中国商场上的风云人物,那么郭庆祥就是收藏界的王健林。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收藏界,郭庆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咖,他以大胆阔绰的风格频频出手,经常将一些重量级藏品收入囊中。王健林与郭庆祥相识是因为吴冠中,作为非常喜欢吴冠中画作的收藏家,王健林几乎收藏了吴冠中所有经典的、具有代表性的画作。郭庆祥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就极为看好吴冠中的作品。通过吴冠中为两个人相互引荐,二人就此相识。王健林十分佩服郭庆祥对艺术收藏品的眼光和审美造诣,邀请郭庆祥来帮助自己收藏。
1993 年,万达成立玥宝斋画廊,该画廊对外介绍为“本站是大连万达旗下设的,以收藏为主的企业”。而郭庆祥就是画廊的负责人,他以玥宝斋为基础着手建立万达自己的艺术品投资团队。郭庆祥为王健林打造了一个由十多名中、欧专家组成的顾问团,这个顾问团是为了协助王健林收藏艺术品的核心团队。而在这个核心团队之外,还有一些欧洲专家和分项目的专家也在为王健林的收藏提供帮助。王健林和专家顾问团一起研究、协商,确定收购方向和目标,再由核心顾问团队和其他专家研究、讨论, 根据现有的市场行情、画家及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列出大的收藏目标名单, 然后逐个进行筛选。整个研究时间大约在一个月左右,最后拿出终选名单及收藏方案,呈交王健林本人亲自审定。王健林会在充分听取专家顾问团的意见和建议之后,拿出最后决策。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以前还有精力,哪里有好画,立马跑去看。现在没时间,肯定需要人帮我打理。但具体收哪幅画,还得我自己拍板。”
有了这个收藏团队后,王健林可以一边运营万达集团,一边搞收藏。2012 年万达成立文化产业集团的时候,这个收藏团队已经帮助王健林在字画收藏等领域做到了国内收藏行业第一的位置。可以说,这个第一来之不易,诚然,有王健林毕生的收藏经验及强大的经济实力等因素在其中,但其收藏团队也功不可没。
收而不藏,用艺术品回馈社会
王健林的藏品越来越多,他的收藏眼光和品位也越来越有其独特的风格。1997 年,吴冠中还是一位比较有争议的画家,画作还远远没有达到现在的名气。王健林看到吴冠中的画作后十分喜欢,不惜花巨资收购吴冠中的作品。到 2003 年,王健林收藏吴冠中的画作已经多达 70 余幅。
吴冠中《香山春雪》
王健林觉得,这么多吴冠中的艺术品都集中在自己手里,对艺术的传播很不利。为了能让更多人欣赏吴冠中的画作,欣赏这些艺术品,他为吴冠中举办了个人画展。2004 年,吴冠中个人画作全球巡回展在艺术之都巴黎正式拉开帷幕。同年 7 月,王健林又将吴冠中画展搬到了中国美术馆。从此,吴冠中的名气越来越响亮,他的画作在艺术品收藏投资领域的价格也是节节高升,还有一些人开玩笑,说是王健林捧红了吴冠中。
不仅仅是吴冠中,2006 年 3 月,万达为画家杨延文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展出杨延文的 70 幅水墨作品,同时向外界宣布参展的杨延文画作将全部被万达收购,收购额度超过 5000 万元人民币。截至当年 10 月,万达收藏杨延文的画作已经超百幅。2006 年 8 月,万达又在全国范围内邀请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到大连,为著名画家石齐召开了“石齐大型艺术专题研讨及观摩会”;2007 年 3 月,万达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为石齐办了个人画展。2010 年,万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石齐的画展,占用了一层全部三个展厅。有记者在展览前问石齐:“届时将有哪些作品展出?”石齐坦白地说:“我也不知道。”到现场一看,这位画家的 画,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六个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共计 120 余 幅,全被万达收入囊中。
每次办画展,万达都要花费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民币,但王健林并不认为这是在烧钱,他认为,能将自己收藏的艺术品与其他的艺术爱好者一同分享,也是一件乐事。王健林说:“如果说对文化没有追求,万达不可能在这方面大踏步前进。”
1998 年,傅抱石的巨作《龙盘虎踞今胜昔》以 374 万元成交,八年后, 这幅作品出现在万达集团的展览名册中;2000 年 12 月,北京市文物公司“镇店之宝”八大山人的作品《孤禽图》,被郭庆祥以 440 万元的价格为万达收入囊中;2013 年 11 月,万达更是以 1.72 亿元人民币买下毕加索的作品《两个小孩》……
徐悲鸿《立马》
徐悲鸿的《立马》、李可染的《漓江胜境图》、黄胄的《塞外风光》等中国画名作以及国外画家高更、塞尚、毕沙罗等诸多名家名作都成为王健林的收藏品。吴冠中、赵无极、李可染、潘天寿、石鲁、吴大羽、石齐等一百多位近现代名家的一千多幅馆藏级作品,也是万达集团的囊中之物。其中仅吴冠中的作品就有 70 多幅,总价已经过亿。有人为王健林的收藏品做了估算,认为其藏品市值早已超过 100 亿元人民币。
石齐作品《阳朔》
为了更好地保存这些作品,王健林在银行租了一个几百平方米的保险库。
“银行的保险库的确很安全,但是如果它不能被更多人看到,那么艺术家们所投入的心血岂不是完全没有价值?”王健林思前想后,最终决定,由万达集团出资,建设美术馆,让世人都能欣赏到这些卓越的艺术品。2010 年,万达同时在北京和大连两地建设美术馆,将王健林的这些藏品进行展出,北京的美术馆同时还可以举办各类画展。人们都以为王健林是为了将这些艺术品销售出去才建的美术馆,但事实让人惊讶,王健林曾明确表示:“万达的美术馆只做收藏品展示,绝不卖画,万达美术馆的定位不是商业机构。”
熟悉王健林的人都说,王健林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他的个性在收藏领域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用自己的个性演绎着一条不同于其他人的收藏之路。
总结
大道至简,万法归宗。在商业领域成绩斐然的王健林,在收藏中也自有他的思想哲学。他说:“做收藏很考验眼光,跟做生意一样!”的确,他也像做生意一样,经营他的收藏事业。比如他成立收藏团队,统计近现代百位知名画家的作品,然后对照表格有针对性地高效收藏。这种目的性极强的收藏方式,不禁让人联想到他说的“先定一个亿的小目标”。除了有目的有方向的收藏,王健林还有其他的收藏哲学—只收不卖、只收不藏。尽 管藏品平均增值千倍,但王健林从不卖出,只用于展览和分享。他的收藏源于喜爱,成于分享,就是这么纯粹、简单。
作者简介
郭晓林,四川绵阳人,清华大学EMBA,美国赫斯莱茵大学MBA。资深藏家,企业家收藏网创始人、卡酷尚集团、珍稀奇文化创始人、阿里巴巴创业神灯计划十大创始人之一,同时兼任深圳市商业联合会、清华博商同学会、深圳四川商会绵阳市总商会、深圳绵阳商会、三台县在外人才联谊会等多个商协会副会长及以上职务。目前著有《商业理想国》《商界理想国Ⅱ》《川商精神》《互联网收藏变局》等。
本文摘自郭晓林《企业家收藏故事》第十五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