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钱存得越久,到时候利息就会越来越多。要是存了67年,又该有多少钱呢?

67年前存4元,现在取12元
邢台的沈先生翻出了父亲的一个信用社入股的本儿,而且上面显示在1955年1956年1957这三年时间入了4块钱,上面还有乡村信用合作社的盖章。
1955年的入股证明,这可真是个稀罕物啊。沈先生的诉求就是看看这4块钱的入股凭证还能不能支取,到底能取多少钱。
沈先生费尽周折拿到银行兑换,却只换出12元,让众人直呼没想到。
黄宾虹当年画卖1元,现在卖3亿,如果67年前用4元买黄宾虹的画,则可以买4幅了,现在则价值4个亿了。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厦门一位姓陈的女士找到了老父亲44年前1200元的老存单。几经波折,连本带利,陈女士才到手2684.04元。1200元在44年前不是小数目,按通货膨胀来倒算回去,1200元相当于现在的12万元。
67年前黄宾虹画卖1元,现在卖3亿,如果当年用4元买黄宾虹的画,则可以买4幅了,现在则价值4个亿了。
如果厦门陈女士的父亲当年用1200元买一批名人书画,可以买30幅国画大师作品,留到现在至少值10亿元了。看到这里不免要遗憾下当年为什么没有买个一张两张的,当然那个年代那个背景下大部分人不一定有余钱,有余钱也不一定能想到购买书画。
李可染《万山红遍》2012年保利春拍2.93亿成交,而当年荣宝斋从李可染手里收购花了80元
20万买9000张字画,现在值20亿
而与此相反的一个例子:1981年,许化迟花了20万直接买下9000张画,其中就有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吴作人、蒋兆和等等大家的作品。现在看来20万不多,但以当时的购买力,形象一点,是一辆桑塔纳轿车的价格。当时艺术家们的画,吴作人一张画卖5元钱,李可染8元,刘炳森6毛、8毛,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许化迟,一次性花二十多万,买了全部的画作,这9000张画现在价值几十亿。
历史反复证明: 钱不是用来存的,是用来买艺术品的!
1981年,许化迟花了20万直接买下9000张画,现在价值几十亿。
艺术品增值最快,书画涨了千万倍任何东西都没有艺术品增值快,改革开放以前,黄金收购价是152,合三块零四分一克,现在涨到一百多倍。
而收画的利润有上千万倍,有上万倍。当年45块钱的书画,现在拍卖会上至少180万,当年60到90买的山水,现在至少拍500到1000万,翻了几万倍,什么房地产,什么都不成。
吴冠中《北国风光》 油画木板 1973 年作
71.7×160cm 成交价:RMB 133,415,116
古话说:粮食布匹十分利、中药当铺百分利、古玩字画千分利。“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如今方一见,觉知言不虚。”
虽然不是同一作品也有货币购买力不一样的情况,但相比把钱放银行里,购买这样的书画绝对是值得的,有品味的家,怎能没有书画
历史上每一个昌盛时期,既是文艺创作的繁荣期,也是文化收藏的鼎盛期。历代在社会安定,四海升平之际,总要大量搜集艺术品,以充实内府收藏。以书画为例,历史上就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集中。
作为收藏品,它自有物质、精神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他是承载历史、文化、艺术信息的商品,其价值具有不稳定性,随着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的变化而变化,而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以书画为例,齐白石的同一幅画,在70年代值100元,而到现在,可达到数千万元。至于古代的书画,经年累月,其涨幅就更大了。
在现代社会,从事收藏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投资手段。相对较低的投入和相对较高的产出,低风险、高效益的文物收藏已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青睐。在经济繁荣的今天,收藏已不再成为文人雅士的专利,而逐渐成为人们经济生活和精神的一部分。
我国古代就有“坐卧高堂,究尽泉壑”之说。
无论您是为了增加室内的空气清新感,开阔个人胸襟气度格调;无论您是为了增添对生活的热情憧憬,无论您是作为收藏升值保值,为子孙后代留下无尽财富与宝藏;有品位的家中,怎少得了名家精美书画作品。
声明:
1)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本文图片源自于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
2)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
官网:中国企业家收藏网(http://www.71sc.cn/)
同系列公众号—珍稀奇文化:zhenxiqi100
(企业家身边的收藏顾问,艺术品收藏新标准)
珍稀奇收藏艺术研究院
(全国第一家收藏艺术研究院)
珍稀奇文博馆
(专业的线下观摩、鉴赏、学习、交流平台)
企业家收藏俱乐部
深圳站:shoucangclub 欢迎加入我们!
旨在打造最高端的收藏圈子与价值分享平台!
中华企业家收藏协会
深圳站:qyjshoucang 欢迎加入我们!
珍稀奇打造企业家收藏交流学习的综合信息平台——企业家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