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张永华,1978年生于河南滑县;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北京印社社员、

任教于华北电力大学、

2006年9月—2009年7月,师从王镛先生攻读硕士、

2011年9月—2014年7月,师从王镛先生攻读书画印创作与研究方向博士。
 

获得奖项

张永华自学生时代起便获得众多奖项;

1998年,河南省大学生征文大赛散文特等奖(河南)

2006年中国书法院首届高研班毕业作品展(北京)

2006年“花都鄢陵杯”艺术书法全国名家邀请展(郑州)

2007年“和谐大兴,文化礼贤”全国中青年名家艺术书法邀请展(北京)

2008年 文化部主办的“水墨先锋”全国青年美术作品邀请展(北京)

2009年获得中央美院“依恋杯”优秀创作一等奖学金

2009年策划并参加传统书法走进七九八——全国中青年书法邀请展(北京)

2010年,中国湖北十堰“诗画武当”中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十堰)

2011年,“纸上清风”当代百家扇面书画作品展(潍坊)

2011年,“燕山字水”当代中国画六人联展(重庆)

2012年,当代中国书法邀请展(芜湖)

2012年,当代70后二十家书法展(北京)

2012年,“笔墨大品”百家学术邀请展(北京)

2012年,“陇上文馨·全国名家书法邀请展”(兰州)

2012年,风清气正喜迎党的十八大——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苏州)

2013年2月,中国高等艺术院校为中国画山水画教学研讨会暨师生展(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创作

作为一名极具潜质的中国画家,张永华对中国书法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东方艺术·书法》、《中国书法》、《美术界》、《中国书画博览》、《中国画廊联盟》、《艺境》,《逸品鉴藏》《德泰艺术视界》等均收录报道过他的作品及论文;除此之外,张永华相继出版《张永华山水画集》、《画坛精英·张永华》等专集及合集30余种。

创作风格

张永华的画以传统山水为主,既有工整的细笔,也有恣肆的放笔;他手中的山水,无论大小,极重位置经营,一画之中,巉岩峭壁,怒石横矶,可皆有来龙去脉,依然有序。
他的近作既保留着前期水墨氤氲的特点,又在构图立意上有新的突破,即从满目丘壑中寻得几片空灵,笔墨也更为松动了,意境更为深远了。张永华从笔墨造势的前期状态中走出,将团块状的山形地貌转换为延绵流转的笔墨运势,林木葱葱,山峦迭起,风起云涌,所有的物象均随着笔墨的运行而获得存在的另一层意义,既非名物亦非言情,而是在物象与笔墨的双重形质关系中为言语所统摄,笔墨即言语,含有语义,含有语气。如《秋声图》、《秋山访友》、《溪口清韵》,仿佛间,那天籁之音被张永华感觉到了,并融入笔墨,成为幽幽清韵。籁者,虚而有声。张永华在一番实写之后,忽闻天籁,知虚之妙处,知自然之妙理,亦知形外之意,以意之远至而与神相通,使画面获得一种意想不到的气息。

张永华喜画秋景,作品中不断出现一个“秋”字,如“秋岚凝翠”、“溪山秋晓”、“秋山无尽”等,偶而落一“夏雨”,不知这是否只与其用笔有关?如干裂秋风的渴笔,或润如春泽的湿笔。尤其是那渴笔或无牵无挂的点皴,让他联想到秋风落叶,或那满目繁华,故其胸中勃勃,而后振笔直遂。对中国画家而言,所有的自然意象都会落到笔墨的形态上,从而获取一种品质,进而生成某种趣味,如高山坠石、锥画沙、屋漏痕等,又如披麻皴、解索皴、斧劈皴等等。在这些笔墨意象中时间概念是体现在绘画动作的过程中,通过种种特殊的笔墨印迹折射出绘画者的心理状态,而日常生活的经验性联想,则赋予其意义。最重要的,还在于这种经验性联想的转换,如披麻皴或斧劈皴与人的某种气质相关联,再而对笔墨加以定性。因而笔墨的存在问题就具有存在者状态上的优先性,人(指画家)的存在状态受制于笔墨,笔墨存在的机制在于展示自身,或者说,对笔墨存在的领悟本身就是一种规定性的存在。张永华是从这规定性入手的,但又通过自己的领悟不断地追寻笔墨问题,摆脱其固有的限制。
 

名人点评

树石盘错,绿叶蔽日,流水泻曲,幽幽青城。曩时,与永华兄邂逅于以“幽”闻名之青城。时隔六载,辛卯重逢。机缘所致,复共求学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永华兄山水近师王镛先生,远承宋元,于沈周、石涛辈用力尤勤。重写生,常至青城、太行诸地,体悟自然,觅奇搜妙,故其山水清新自然,满布生气。力耕于笔墨,往往达旦。于书法、篆刻,少而习之,遂其画能合篆刻之布白与边线之处理,笔力健朗、灵动而不滞。突破前人窠臼,立于己之灵府。其为人坦诚,敏思而好学,而立之年,初显才学,他日之业,吾侪共待!

壬辰冬月刘玉龙于中国艺术研究院

他的山水画中勾皴点染,提按转承,轻重徐疾,皆可见书写的娴熟,同时又能依形就势,在树石坡岸,烟岚层岩间见出笔法的多种变化,不但增加了物象的塑造感,而且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如果没有对于书写笔法的掌握,是不容易将多种笔法统协在一起,并收到状物达意之效的。

摘自《正体立式 会通求变——谈张永华的山水画近作》,作者罗世平

发自个体的气息必然鲜活生动,而这种个体性又为传统的笔墨所浸润,在山水之间穿越,带出来的却是令人难以释怀的古意。应该说,张永华在2011年乃至2012年的几张大画的还是“古意”山水,但却不是复古一路,没有恪守成规,不为古人气息所沾染。从点线结构与笔法特征上,他有粗细两路,细者可远追元之王蒙,粗者则见沈周笔意,然最有个性特征的却是点皴,那漫山遍野的“点皴”,具有金石意味的点皴,或苔或草,或树或石,成就张永华自己的一派气象。

摘自感悟笔墨——《张永华山水画册》序,作者郑工


张永华山水意象的形式表达。这一问题是否可进一步延伸?尚不得而知,但其重要性已经在张永华的画中呈现了,并让我们有所期待。张永华是一位很有潜质的中国画家,相信有艺术见解的朋友,会在关注、收藏他书画作品同时,收获丰厚的回报。
关于网站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粤ICP备14011094号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