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网友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新华网一行来到哈尔滨市清明四道街62号,这里是哈尔滨有名的收藏家朱俊峰老人的家,老人现年84岁,多年来一直保留着珍藏各种有意义的文件、资料、照片、实物的爱好,藏品颇丰令人目不暇接。特别是哈洽会的各种珍藏,泛黄的老照片、色彩亮丽的会徽、各个时期的证件等,无不向观者传递一段历史、一段引人遐思的辉煌时刻。朱老师,您好!请问您手中共有多少件哈洽会的藏品?
朱俊峰:网友朋友们好!主持人好!哈洽会已经搞了27届了,我从第一届开始不间断地收藏到现在。所有的门票、会刊、邀请函、报纸、会徽、证件等等我都一一收藏在册,大约有八、九百件。这二十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我认为很值得。
图为朱俊峰老人27年来收藏的哈洽会相关藏品
主持人:您为什么会想到收藏这些东西呢?
朱俊峰:因为哈洽会在哈尔滨是一件大事,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有意识地把哈洽会的东西收集起来了。宋朝的陈亮有句名言,“工贵其久、业贵其专。”我就一年一年不间断地到大会现场收集这些东西,有时候赶上下大雨、刮大风我也坚持去。
岁月难留一瞬间、瞬间一去永不还。所以我觉得珍贵的镜头很难得,现在拿出来照片一看,就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在1990年的首届哈洽会上,朱俊峰用自己的相机镜头记录下了珍贵的历史画面
主持人:您能给我们讲一讲第一届哈洽会么?当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举行的?
朱俊峰:第一届哈洽会是从1990年开始的,当时的条件很艰苦。那个时候没有矿泉水,都是用大铜壶烧开水往展厅里送,展厅里没有空调、没有电话,连BB机和大哥大那个时候都没有。
我记得从1985年开始,当时黑龙江省政府的领导想到要把哈尔滨的特色食品、轻工产品等好东西推出去,先是在北方大厦搞了一个进口商品展览会,后来又搞了一个出口商品展览会,这就打下了一个基础。后来发现哈尔滨商品很受欢迎,就考虑搞一个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当时就给国务院打了一个报告,后来国务院批复同意。
第一届的举办地在哈尔滨红太阳展览馆,这个展馆在全国排名第7位,各方面设施、规模都比较完备。原来在那儿有一个《富饶美丽的黑龙江》展览,专门接待外宾的,为了哈洽会就把这个展览全撤了,撤得我都很心疼。
第一届哈洽会开幕那天,展览馆外面人山人海,大家都想看一看哈洽会到底什么样。当时门票20块钱一张,撤展那天还增加一个晚场,把门票卖给哈尔滨市民。
图为当年朱俊峰使用的三个铅字:“布”、“撤”、“展”
主持人:在众多的哈洽会藏品中,您认为哪一件藏品最有纪念价值?
朱俊峰:是三个铅字,写有“布”、“撤”、“展”三个字的。我当时在展览馆工作,那个时候没有地方能印刷像现在这种“布展证”、“撤展证”、“车辆通行证”,我们都很为难,逼得没招就想尽办法开动脑筋,最后我跑到铅字室找到这三个字,用这些铅字在当时的证件上盖章,制造了这么一个证明,给国家省了不少钱。因为我当时是去铅字室找到的字,现在根本找不到这个东西了。
图为哈洽会邀请函及红太阳展览馆外人山人海的景象
主持人:您参加了历届哈洽会,那您认为最值得铭记的时间节点是哪几届?为何给您留下深刻印象了呢?
朱俊峰:有五届展会让我印象深刻。第一届的时候,苏联方面的厂商带的东西不多,都是模型、图表这些东西,那个时候一个小时就逛完了。现在哈洽会一天都不够逛的。现在去哈洽会可以买东西,刚开始的几届都是不许买卖的。
当时我是展览馆的工作人员,后来就到筹备办当主任,主要负责接待,参与了7届哈洽会的筹备工作。第一届结束的时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的省政府王秘书长关上门说:“老朱啊,咱们胜利了!”他庆幸第一届圆满结束,没有发生什么突发状况。
最初举办展会条件很艰苦,赶上下雨的时候,外面下雨,展厅里面就漏雨,确实办得很心酸、很艰苦,但是我们一步一步走过来了。现在我再去看哈洽会,真的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哪个镜头我都不舍得放弃。
除了第一届外,第八届的展会就开到了冰上基地,条件好是好,挺宽敞的,但是参会的观众需要在几个屋里来回跑,到了哪个屋就在票上撕个角,还是比较麻烦的。
到了第十四届就搬到了今天的国际国际会展中心,当时赶上我们国家遇到“非典”,没有开成,就在网上开了个“网络哈洽会”。
图为2014年哈洽会升级为国家级展会“首届中国—俄罗斯博览会”的邀请函
从第十五届哈洽会一直到第二十七届那就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一年比一年好。2014年哈洽会升格为中俄博览会,今年的哈洽会又要与新博会同期举办,不仅客商来得多了,展厅大了,甚至汽车都可以开到展厅里了。以前在展览馆的时候都是用一个小手推车往里面拉货,现在用汽车往里面卸货。
从第一届哈洽会到第13届,入场券的变化足见哈洽会的发展壮大
再看哈洽会,印刷的门票都让人印象深刻,刚开始印刷的色彩比较单一,质量也不好,后来颜色越来越多,也更漂亮了。
主持人:作为哈尔滨市民,参加哈洽会的感觉怎么样?现在参会跟首届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朱俊峰:没法比了,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现在飞机都能开进来了。伊春把房子都搭进了展馆。还有吃的,台湾来的食品非常受欢迎。因为现在哈洽会已经不是仅仅对苏联、东欧的了,现在已经走向世界了,今年来了40多个国家,还要到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去办展会,这就把洽谈会搞活了,把哈尔滨的经济搞活了,这样商品流通的面就更大了,我们跟世界各地都可以签订贸易合同,也促进了黑龙江经济的发展。
哈洽会的故事简直太多了,说也说不完。现在每年的哈洽会,人们都会带着不少钱,争先去购买。迎接哈洽会的心情,就像迎接一个盛大节日一样,心里满是盼望、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