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上海博物馆成立50周年特展
2004年,辽宁省博物馆成立55周年特展
2007年,香港艺术馆纪念回归10周年特展
很显然,他老人家几乎每次都是去“祝寿”的!但每次都“不诚心”——要么只翻开一小段示人,要么只展出几天就换成复制品。这幅画凭什么享受如此待遇?它有什么独特的魅力?我敢说,99.9%的人都没有看懂!
我们今天就来细细品读一番。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一幅风俗画,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也就是河南开封的城乡风光。画卷长5米多,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郊野风光、繁华汴河和热闹集市。
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宁静的郊外:
郊外果然清静,农田村舍,小桥野树,几乎没什么人。但突然发生了意外打破了这份宁静,你注意到了吗?
有一匹马不知为何受惊了,开始撒腿狂奔,后面三人赶紧去追!
马在左边,由于年代久远,马头部分已经破损
老奶奶赶紧招呼站在路中间的孙儿。
右边的人听到动静马上回头看,他朋友还没把话说完呢!这只驴子也被吓得不轻!
两只黄牛也看过来,但显然淡定得多,人家体格强健不怕撞嘛!
二、
被那匹马一吓,你的精神也来了吧,正好进入《清明上河图》的第二部分:繁忙的汴河。
汴河是一条人工河,堪称汴京的“母亲河”。它是古代“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可以直通江南,是南粮北运的主要通道,京城百姓吃饭主要靠它。河上船只穿梭,河岸店铺林立,好不热闹:
这段画面包含了《清明上河图》最精彩的部分,即下面这座桥:
因为很像一道彩虹,所以被学者称为虹桥。
虹桥右边有一条船,船上的人已经忙成一团。究竟出了什么状况?待我为您圈出重点:
汴河水从左往右流淌,这条船正逆流而上,需要有人拉纤。纤夫手中的纤绳就拴在船的桅杆上,但桅杆很高,无法穿过桥洞,所以要提前放下来。但不知什么缘故,船工竟然忘了放下桅杆,临近桥洞才发现!纤夫赶紧松开纤绳,船一下子失去动力,一边后退一边开始向左后方旋转,情况危急!
几个船工用竹篙抵住河床,防止船只继续向左后方旋转。船客也被惊动了,透过窗户往外看:
桥上有人往下抛绳子,一名船工想用竹篙够住绳子,把桥栏杆和船只系在一起:
附近船上的人在喊话出主意:
可险情还不只这些!因为另一条船正顺流而下,两船可能发生碰撞:
在逆流而上的失控船上,船工拼命挥手,示意另一条船赶紧停下,右上角那位老太婆莫非是老板娘:
听到呼喊,另一条船的船工赶紧下碇停船:
桥上看热闹的吃瓜群众:
就在桥下乱成一团的时候,桥上竟然同时发生了一出闹剧。两队人马在桥面狭路相逢,谁也不愿意让路,这一幕真是千年未变啊!
一路骑马,一路乘轿,都是非富即贵
仆人已然开始对骂了
三、
咱们赶紧离开是非之地,继续前行吧!离开汴河,汴京的城门很快出现在眼前,我们终于踏进了《清明上河图》最后一个部分:繁华的汴京。
天子脚下,果然繁华!街上熙熙攘攘,有运酒的驴车,有西域的驼队,有外出的士绅,更不要说各种摊点前面的围观群众了!人来人往,仿佛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一群年轻人围坐在老儒生旁边,态度毕恭毕敬。有人说这是科举考生在算卦。宋人流行在各种大事前算一卦,王安石称汴京的占卜从业人员多达一万,对一个人口100万的城市而言实在不算少。也有专家认为这是考务人员在做考前咨询。
街对角,一个大胡子在说书,围观群众里有道士、儒士和僧人,可见说得非常精彩,各色人等都被吸引。
大胡子身后是一家肉铺,幌子上写着“……斤六十足”,肉铺伙计丝毫不担心说书艺人会影响自己的生意,一个伙计还坐在椅子上听得津津有味。
街心的生动一幕:一人用扇子遮住脸,不想跟熟人打招呼
一乘轿子停在酒楼前,一位女子掀开轿帘,成为画中难得一见的女性。《清明上河图》中的男女比例为80比1。
从郊外到汴河再到城里,《清明上河图》总共描绘了800多个人物。一一看过来,你会发现他们每一个都在做自己的事情,每一个都是“有故事的人”。画中的70多头牲畜、20多台车轿、近30艘船只也“各司其职”、各有用途,都在完成画家交代的使命。
这就是《清明上河图》的独特魅力:戏剧性。你看到的不只是静止的画面,而是一个个有情节的故事。所以说,《清明上河图》是活的!它不只是一幅画,而是一部北宋时代的都市生活剧。
除戏剧性外,这幅传世名作在构图上也有许多绝妙之处,再举两个例子:
在宁静的郊外,两队人马的出现平添了不少生气。这两个队伍的行进方向别具匠心,上面一队从画外走进画内,下面一队从画内走向画外,无形中扩展了画卷的高度。
雄伟的城楼是每个观众都不会错过的风景。由于画卷是横向的,城楼是纵向的,相当于切断了画卷的横向“气脉”,这该如何是好?画家巧妙安排了一个穿越城门门洞的驼队,领头的骆驼刚出门洞,末尾的骆驼还没进门洞,前后呼应,就把横向的“气韵”连接起来了。
看完这些,你还敢说自己看懂了《清明上河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