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宗师周芷岩:一生作品仅百余件
日期:2017-06-19 09:28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  清·郑燮

这首描写竹子的诗句,我们耳熟能详,竹子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梅松竹”岁寒三友等美称。

图片6

图片7

对于竹子的喜爱,古人不仅为它咏诗作画,还会在它身上雕刻出精美的图画,这就是竹刻。竹刻又称竹雕,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佛像、人物、蟹或蟾蜍之类的一种欣赏价值很高的工艺品。竹刻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各地,明代时的江南竹刻艺术已达到全盛时期,发展为各具特色的两大流派,一派是以南京竹刻为代表的"金陵派";一派是以上海嘉定竹刻为代表的"嘉定派"。

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

 

图片8

在清代嘉定派竹刻名家中,周颢(1685-1773),清代画家、竹刻家,字晋瞻,号芷岩、芷道人、芷叟、雪樵,因蓄美须长髯,自号髯痴,人呼周髯。嘉定(今属上海)南翔人。性好嗜酒,至老豪饮不减少年。天资聪颖,个性磊落不羁,不乐仕进,与人交往和善可亲。是嘉定竹刻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竹刻史上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式的人物,有“二百余年,首屈一指”之誉。

图片9

周颢

周颢擅长画竹,兴酣落笔,风枝或雨叶栩栩如生。

图片10

竹林幽居图轴 清乾隆二十年(1755) 上海博物馆藏

周颢书画创作相对随意,“偶然欲画,画成随手乞人”,但于刻竹一道却自律甚严,“其运刀时,若丝发未称意,虽垂成,亦斧以斯之”。因而其作品存世量非常少,据不完全统计有百余件,其中雕刻作品不超过三十件,上博收藏周颢作品最多,也不过十几件。

图片11

竹石图紫檀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图片12

云林小景图竹笔筒 清乾隆前期 上海博物馆藏

以阴刻法镌山水小景,用刀如笔,一刓而就,近山遥山,形简意足。画面上方阴刻行书:“倪云林诗画,写意赋景,每自超然。盖不逐于物中,故能游于物外。山之颠,水之涯,得之于心。芷若。“

图片13

竹石寒泉图笔筒(一对)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 上海博物馆藏

其一镌刻款识“雨窗岑寂,枯坐若面壁僧,弄笔作竹石寒泉,颇得象外之致,芷道人”,另一镌“壬午夏日法冷元人笔意,芷道人”。是年作者七十二岁。周颢竹刻虽为阴文,亦具深、浅二体,此器即为浅刻的典型。浅刻利于用刀的流便,缺点是层次欠丰厚,力度亦嫌未足。周颢独能于浅刻中见精深之境,具沉。

图片14

松壑云泉图竹笔筒 清乾隆九年(1744) 上海博物馆藏

与周颢较多创作的简笔萧疏之景不同,这件作品构图满密而繁复,洋溢着生机勃勃之气。据所刻“乾隆甲子长夏,芷岩制”款识,知其创作于乾隆九年,时年周颢六十岁,在艺术上开始全面成熟。作为周颢竹刻山水的代表作品,集中体现出他刻竹有继承有发展,“朱、沈一灯隐隐相继,而又神明变通乎其间”的独到成就。

图片15

古木竹石图竹笔筒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 宁波博物馆

土坡秀石,枯木参天,树石后新篁老竹数竿。背题:“古木槎枒历岁年,相依竹篠石坛边;东皇亦自勤回护,遮盖浓云尽意眠。”款:“壬午夏日,芷岩。

图片16

周颢 三僧道禅图竹笔筒 宁波博物馆藏

图片17

藤萝映月端砚 清雍正-乾隆初 天津博物馆藏

关于网站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粤ICP备14011094号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