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前,洋人用一场“阴谋”盗走中国瓷器的秘密!
日期:2017-09-28 10:25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它自带吸粉属性,欧洲人也为此做了很多“疯狂”的事情。

葡萄牙国王就算剁手也要买、买、买

这得从新航路开辟说起。作为欧洲大陆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葡萄牙有足够财力物力支持远洋航行,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给达·伽马下达出差任务,务必带回两样西方最渴求的东西:一是香料,二是瓷器。

1603年,在返程途中,葡萄牙的商船被荷兰的武装部队截获,荷兰人发现了新大陆——一批产于明万历年间的瓷器。这批瓷器后来被运往荷兰的米德尔堡和阿姆斯特丹拍卖,消息一经发出,万人空巷。连法王亨利四世、英王詹姆斯一世也加入到购买行列中。

荷兰人对这批瓷器知之甚少,给它们命名也是简单粗暴:克拉克瓷。“克拉克”在荷兰语里是“西班牙战舰”的意思。

拍卖会是它第一次参加欧洲场巡演,并没有过多的语言粉饰,欧洲人看到它的那一刻,路转粉。如此细腻华美又精致的尤物,莫不是中国土地上的金子吧?

数百年前,洋人用一场“阴谋”盗走中国瓷器的秘密!

克拉克瓷

那时候,欧洲人生活中普遍使用陶器,但陶器的缺点在于渗水率高,食物在短时间内容易变质,大家发现这种“白色金子”不容易渗水,能更好地储存食物。

于是,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要用实力说话的瓷器,成为贵族的宠儿,深藏功与名。

数百年前,洋人用一场“阴谋”盗走中国瓷器的秘密!

明万历青花镂空开光团凤“永享太平春”碗

精明如欧洲人,长期进口,白花花的银子流进了中国人的口袋,他们想要在欧洲“培育”出自己的偶像,随即把各种浪漫的猜想付诸实践,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大炼瓷器的运动。

于是,威尼斯的安东尼奥玻璃蓝彩陶,德国的釉陶,法国、英国、意大利的“类瓷器”相继问世,然而,它们一律都是“山寨”!

用两封书信“盗走”中国瓷器

一次次的失败让欧洲人意识到:没有秘方就无法烧制真正的中国瓷器。直到一个男人的出现,欧洲“瓷粉”开始走出瓶颈期。

他是殷弘绪,一个高鼻子,深眼窝的假中国人,洋名是“佩里·昂特雷科莱”。

数百年前,洋人用一场“阴谋”盗走中国瓷器的秘密!

他跟随另一个传教士白晋一起搭乘“安斐特里特”号,于1698年抵达中国,名义上是来给大家进行文化熏陶的。

他完美融入了中国人情社会,把从法国带过来的葡萄酒拿来进贡给康熙,康熙喝人家的手软,便把他安插在官府,有了正式编制,也就能自由进出制瓷间,在此期间,他悉数记录了景德镇艺人的制瓷工艺。

1712年,他的第一封信,记载着中国瓷器秘密,连同原材料样品,漂洋过海来到欧洲耶稣会奥日神父的手里。

“我的神父啊,近日我走访景德镇,这些逆天的制作工艺,我可算看明白了,接下来的内容是欧洲瓷器的强助攻,切记!”

但看完信后他们觉得还不够,于是殷弘绪在景德镇默默潜伏十年,1922年给欧洲第二封信。

在信件中,殷弘绪交代了瓷器的原材料,配比,制瓷工艺甚至具体到粘土怎么揉怎么卷。他连如何把新瓷器做旧的方法都记录下来了。

也正是因为这两封信,中国瓷器的秘密就这么被偷走了,欧洲的制瓷工艺突飞猛进,欧洲人实现自给自足,同时,也极大地缩减了中国瓷器出口。

600骑兵换中国瓷

另一个为瓷器痴迷的人,要数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

炼金士伯特格自称有点石成金的本事,当时的欧洲人误以为被称为“白色金子”的陶瓷,其制作工艺跟炼金术相近,于是,1708年,奥古斯都二世把伯特格召进城堡里,长年累月进行制瓷实验。

你能想象,一群人衣着华丽,拿起镊子,眉头紧锁,面对着“瓷器是由一种深埋在东方土地下的果汁制成”的谣言束手无策的样子吗?

经过5年的摸索,伯特格尝试多种配方,终于在1710年成功烧制出欧洲第一件硬质瓷器。

奥古斯都二世担心制瓷工艺被其他人听了去,便把伯特格囚禁在城堡里,将他制瓷的城堡设立为欧洲第一个瓷器制造厂,也是现存于今的麦森王室瓷器制造厂。有了制瓷技艺的奥古斯都二世,在欧洲大发横财。

虽然欧洲人实现了瓷器自给,但与中国瓷器相比,只能望其项背。为瓷器疯魔成性的奥古斯都二世,在1717年又拿600名全副武装的萨克森龙骑兵,来交换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收藏的百余件中国瓷器。这批青花瓶也因其特殊由来,被称为“龙骑士瓶”。

谁曾料想,被拿来交换瓷器的,是一支令拿破仑闻风丧胆的精锐部队。老话说得好:千金难买我愿意,只要是我想要的,失去一个部队又何妨。

数百年前,洋人用一场“阴谋”盗走中国瓷器的秘密!

拍卖价人民币2.3亿的精品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

古往今来,中国瓷器让全世界都为它着迷。现在的瓷器销售市场火爆依旧,不过有人会说为什么看起来相差无己的瓷器,有的只卖几十元,有的却能卖到上万甚至更高,那是因为你对瓷器还不够了解!

 

工序复杂

不要从一些表面现象上去看瓷器的价值;瓷器与其他商品还不同,瓷器基本是手工制作,技术基本是传统工艺,产品无法达到同一标准,过去有一句民谣"百窑万件出一宝"就是说一件完美的瓷器非常难以制作,瓷器成品会出现几百种质量缺陷,都会影响最终销售价格产生意想不到的差距。呈色、釉质、精细程度、工艺难度等等许多因素都会使得价格发生差异。 

因此同一炉烧出来的瓷器质量有很大差异,成品率低。从制坯到烧成出窑需要经过晾坯、利坯、修坯、补水、荡釉、彩绘、施釉、挑坯、装窑、吹灰、烧炼、出窑等一系列的工序,其中主要有一次疏忽就会使产品报废。

数百年前,洋人用一场“阴谋”盗走中国瓷器的秘密!

成品率低

瓷器做工越是精、巧、薄、细、仿真要求高,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可能性越大,特别是景德镇以外其他瓷器产区的瓷器基本都不属于硬质瓷(只有景德镇瓷器才是真正经过1300多度窑火煅烧),仅产品变形造成的质量缺陷就比景德镇瓷低几十倍,而这些残次品也要计入成本。 

彩绘在瓷器成本中占有很大比例,而彩绘工费的差距很大,还以茶杯为例雇用学徒绘制简单纹样不需要付工资,普通工匠几元而高级工匠需要数百元,如果绘制复杂画面如【清明上河图】需上万元,就是一个小小的款识成本的差距就不可想象,低档贴花、打印工艺一个款识只需几分钱,而手写一个较为工整的款识一个字就要3-10元不等,如果"仿真到位"一个款识就要数百元,虽然成瓷只有一点点差别但成本的差距却是几百倍。

瓷器制作成本高的根本原因是残次品率太高,两大难题是硬质瓷无法克服的难关,一是变形,二是铁点,高温烧成时胎釉中的氧化铁会聚集析出显示在釉面上,残次品多更增加了生产成本,特别对于精品来说投入大,工艺要求高无法提高产量,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是毁灭性的,比如制作一百件瓷器,有二十件残次品,可以把残次品的成本摊入八十件成瓷中成本增长不多,如果是制作两件有一件是残次品,可想而知另一件的成本会增加多少。

数百年前,洋人用一场“阴谋”盗走中国瓷器的秘密!

了解一些瓷器的生产知识对于瓷器收藏者来说很有必要,在购买瓷器时可以给自己提供衡量价格的参考,就可以减少被欺骗的机会,也不会漏掉一些货真价实的藏品。

收藏者亦应多去陶瓷博物馆、陶瓷精品展、艺术瓷专卖店去多参观、多学习。每一件精美的陶瓷艺术品都包含了匠人们珍贵的汗水和心血。工艺有粗糙精细之别,成本有高低之分,价格自然有区别。为什么那么贵?因为它就是值得。

关于网站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粤ICP备14011094号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