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珠真实存在吗,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发光?
早在两千五百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隋、和之宝,明月之珠”,夜明珠与著名的和氏璧是古代诸侯争夺的稀世珍宝,价值连城。后来由隋王献给楚王,之后又为秦王占有,再后就不知踪迹。但此后的两千年中,国内再无发现夜明珠的记录。
传说元朝成吉思汗大帝有颗九龙珍珠。慈禧太后的夜明珠更是令人皆知,据说“夜间百步之内,足以照见每一根头发。这宝贝,可叫尸体不化”。此外还有其凤冠上的九颗夜明珠也颇有盛名。
以上所述的夜明珠虽被广为传诵,但是真是假,是夜光萤石或是别的什么物质?现在何处?这些一时成为难解之谜。
1981年《地球》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世界上真有夜明珠吗》提到“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宝玉石鉴定家也许还包括收藏家,谁也没有见过夜明珠。”夜明珠难道真的失传了吗?
然而如今国内市场突然涌现大量的夜明珠,神秘的夜明珠似乎不再神秘。
这来源于我国郑州市奇石王国收藏馆的李广岭,可能还归功于各种媒体的大力炒作。李广岭可能是近代夜明珠的最早发现者。
李广岭所收藏的夜明珠
1982年,他在家里无意中发现自己收藏的一些晶体标本中,有一块在夜间发出柔和的奶白色光。后交给宝石专家鉴定认为那就是一块传说中的夜明珠原石。该夜明珠原石的发现和鉴定具有重大意义。
由此看来,中国的夜明珠长时间失传,一方面是科技不发达,也许更重要的是地质矿物工作者,他们长期以来对找矿、勘察研究较为重视,没有商业意识,只是利用矿物的特性来鉴别矿物,对开发应用很少考虑。精美的晶体不知道可以用来制作宝玉石饰品,更不知道可用发光矿物来制作夜明珠。
夜明珠,就像字面意思理解那样,是在黑暗环境中能自然发光的珠体,历来被视为神秘、稀有之物。自然界,能在黑夜中自然发光的物质有萤石、珍珠、钻石等中的极少数品种。
钻石荧光
当前出现在中国市场上的夜明珠主要是萤石夜明珠。将萤石夜明珠置于暗室中,人在暗室中待2到5分钟,眼睛瞳孔逐渐放大,便可清楚的看见夜明珠发出的光辉。若事先用强光照射,或放在500—100°的热水中加温,则发光更加明亮。
什么是萤石?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萤石,但实际上萤石是一种分布很广泛、很普通的非金属矿物,其主要成分是氟化钙(CaF2)。颜色五彩斑斓,成色的原因与所含杂质离子和晶体缺陷有关。
萤石原矿
萤石在冶金工业,玻璃、陶瓷工业,化学工业上都有着广泛的用途。透明无色无瑕疵的萤石大晶体是上等的光学材料。许多造型美观的不同颜色晶体晶簇的观赏标本很受欢迎。
在矿物学书籍中早有记载。有些萤石具有热光性,即受热后置于暗处能发出磷光的性质,在酒精灯上加热,或者太阳下照射甚至摩擦后都可发淡紫色磷光。
更科学的说法呢,就是萤石夜明珠主要含稀有金属忆(Y),当忆(Y)受到外界能量激发时,一部分电子便从基态跃迁至较高的能级,当外界能量停止作用后,这些电子又缓慢地回到基态并发出可见光。
其实自然界有很多物质,受到外界能量(如热能、光能、电子束等)的激发,便发出肉眼可见的光,专业上称为“荧光”;如激发能量停止后还能继续发光的称为“磷光”;发光能持续较长时间的称长余辉物质。而萤石夜明珠就属于长余辉物质。
有人担心发光物体可能会有放射性。诸多学者曾测定过发光萤石夜明珠,表示没有发现有异常放射性或者说任何发射伽马射线的放射性核素。所以,收藏和欣赏萤石夜明珠,不必担心会受到辐射伤害。
其实呢,萤石夜明珠发光的强弱和发光的时间长短,取决于所含稀土元素的多少、激发能量的种类和强度、球体的温度、以及观察者对光感的灵敏程度等。但是一个发光夜明珠,不论摆多少年,因为其矿物成分和结构不变,只要再受到能量的激发,就会发光。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鉴定依据。
物以稀为贵,夜明珠在古代非常稀少,价值连城。
近年来,由于各种媒体的大力炒作,极大地促进了发光萤石的寻找和开发,市场上一下子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夜明珠,小者几g,大者近100kg(直径近40cm),甚至更大;价格也从天价急剧下降下来。就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有可能满足广大收藏家们对(萤石)夜明珠的收藏欲望。
世界上最大的夜明珠
萤石夜明珠以发光性强、颜色鲜艳、透明度高、裂纹瑕疵少、球大为好。由于萤石硬度低,解理裂纹发育,常见裂纹中充填有机胶;剥落坑大的,还有用胶合萤石碎粒补填的现象。所以十分优质者难求,值得感兴趣者用心寻找收藏。
当今的市场上,某些不良商家利益熏心导致各种各样的人造夜明珠、作假夜明珠比比皆是。有的把夜光物质涂于球体表面,或充填于裂纹中,所以大家在购买前要做足了功课去谨慎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