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日期:2017-12-15 15:35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每个人对他从事的职业,“爱”它是常人的品性,“迷”它才是非常人的志趣。而艺术家对艺术的痴迷,是最能体现这一特质的,甚至由“迷”到“疯”,不疯魔不成活。如此看来,说艺术家们是“精神病”,或许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坊间流传的公式:

精神病+厨师=无法下咽的饭菜

精神病+律师=原告被告都判刑

精神病+医生=病人的可怕命运

精神病+工程师=楼建歪桥梁修塌

精神病+企业家=股东们不敢想象自己的股份还剩多少

精神病+艺术家=伟大作品

英国《卫报》曾公布研究结果发现:艺术家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基因上有相似之处。法国著名作家普鲁斯特说过:“所有杰作都出自精神病患者之手。”

达利曾说:“从疯子到天才仅一步之遥。”

梵 高

梵高遗传了家族宿疾癫痫,这个定期发作的痼疾深深影响他的情绪,他易怒、易沮丧,也导致他有短期失忆症。他用扭曲的线条、强烈的颜色进行创作,把所有的钱都用来买颜料,自己却连土豆都吃不上;因为没钱买衣服,穿的都是捡来的旧衣服,七拼八凑,走在普罗旺斯阿尔的街道上;他感情充沛,爱过表姐,恋过妓女,并亲手割下自己的耳朵赠予。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梵高割耳自画像》(局部)梵高 1888年作

据说因为他的艺术伙伴高更离他而去,梵高觉得自己快疯了,住进了圣雷米的精神病院,没过几年,便对着自己腹部开了一枪离开了这个世界。

梵高29岁开始学习绘画,自杀时39岁,他的一生只画了十年的画,却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不朽名作,不能不说是一位异理于常人的天才。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吃土豆的人》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十五朵向日葵》

高 更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梵高的好朋友高更,同样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然而,这位著名的法国画家与许多受折磨的伟大灵魂一样,也患有严重的躁郁症,并一度企图自杀。他痴迷绘画,决心成为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画家。为此,他抛弃了富裕的经纪人职位,妻离子散,过着苦行僧式的画家生活。1891年,他孤身一人乘船到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可以说,高更一生最重要的作品,都是在塔希提岛上完成的。

随着时光的流逝,他明白了这个原始小岛同样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有痛苦和不幸。这时,高更面临着经济的窘迫,疾病的折磨,爱女的死亡。这一连串的打击,使高更痛不欲生,萌生了轻生的念头。他于1898年跑到深山,吃下毒药,等待死去,并以自己的尸体喂野兽,以求彻底的解脱。但是,他被人救回。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When Will You Marry?》(你何时嫁人?)

2015年2月9日以3亿美元(约合18.7亿元人民币)成交。高更和梵高都是绘画界的奇才,都把绘画看作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宗教,都有一种至死不渝的狂热,且都是绘画的殉道者。但他们的不同点在于:梵高有更多的人道主义,而高更有更多的神秘主义。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黄色基督》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神圣之山》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沐浴的塔希提女子》

蒙 克

爱德华·蒙克,挪威表现主义画家和版画复制匠,挪威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在蒙克5岁的时候,母亲就因肺结核去世,由父亲单独抚养。其父患有精神疾病,对年幼的蒙克灌输了有关地狱根深蒂固的恐惧观念,他一再告诉孩子,如果他们在任何情况下以任何方式犯罪,就会注定被投入地狱,没有任何宽恕的机会。蒙克青年时期,父亲也去世了。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蒙克的一个妹妹在小时候就被诊断出患有精神病,而蒙克自己也是体弱多病。五个兄弟姐妹中,只有兄弟安德烈结过婚,但婚后不过数月也过世了。眼见双亲和手足接二连三地死去,严重打击了蒙克的精神与情绪,接踵而至的悲伤对其是深度的精神折磨。经证实,蒙克本人在1908年患精神分裂。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呐喊》

从小到大,死亡的烙印一直在蒙克的心灵深处,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蒙克的作品呈现压抑且悲观的原因。

蒙克在晚年说到:病魔、疯狂和死亡是围绕我摇篮的天使,且持续的伴随我一生。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青春期》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次日》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 男人与女人》

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之一。米开朗基罗这个名字在西方艺术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犹如一块高耸的、不可逾越的丰碑。他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和杰出的通才,不仅仅是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他还是画家、建筑师和诗人米开朗基罗。他的成就如此不凡,以至于在他37岁时,世人就尊称他为“神圣的米开朗基罗”。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对于米开朗琪罗当初独自创作西斯廷教堂的拱顶画,人们一直感到很好奇。而当专家们把他的家族病史、性格表现和创作天赋联系起来,最终发现米开朗琪罗是一名自闭症患者。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米开朗基罗为人所知的第一件雕塑作品《年轻的射手(1490年)》

据说,米开朗基罗家族中的男成员都患有自闭症。他本人没有什么朋友,几乎不跟外人打交道,就连哥哥的葬礼,他也不参加。2004年的《医疗生物期刊》曾经发文说,米开朗琪罗的专心致志和他可能患有自闭症有关。和他同一时代的人也说过,米开朗琪罗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逐出伊甸》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最后的审判》

《最后的审判》是米开朗基罗在完成天顶画《创世纪》25年后,在西斯廷教堂制作的巨型祭坛画,也正是上述两幅作品令这个教堂名扬天下。《最后的审判》创作于1534年至1541年,为历时长达六年多。

草间弥生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草间弥生,日本当代艺术家。圆点女王、日本艺术天后、话题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诸多标签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间弥生复杂而多变的一生。

草间弥生10岁时画的母亲肖像,画面中充满了小圆点

草间弥生原本出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的一个富裕家庭,父母将家族生意经营得有声有色,却对女儿的精神疾病一无所知。

“有一天,我坐在椅子上看着红色桌布上的纹理、花色,并开始寻找我的周围是不是还有同样的纹理,从窗户、墙壁、天花板到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的身体。在寻找过程中,感觉自己被逐渐侵蚀、陨灭,时间与空间不停地旋转着,自我变得微不足道。就在那一刹那间,我意识到这并非只是一种幻觉,也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存在,我被这真实的幻觉给吓坏了,我对红色桌布和上面的纹理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我夺路而逃,台阶却在我脚下散落,我从台阶上摔了下来,手和脚踝都跌伤了……”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圆点爱心房》空间装置 草间弥生 2015年作

在母亲看来,草间弥生所谓的幻觉都是在胡说八道,而画画更不是富家女应该做的事情,她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收藏艺术品的人”。母亲毁掉草间弥生的画布,罚她和工人们一起干活,经常把她关起来。“每天打我,还踢我屁股”,强烈的恐怖感让草间弥生的精神接近崩溃。

之后,她被诊断为患有神经性视听障碍。童年的记忆虽不尽美好,却极大地激发了草间弥生的创造力。她利用绘画、软雕塑、行动艺术与装置艺术等创作手法展现她所看到的圆点世界,虽然她一生都在与幻觉抗争。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无限镜屋》

70年代草间弥生自愿住进了精神疗养院,并每天往返于疗养院和工作室之间。草间弥生每天上午九点和傍晚七点,会出现在精神疗养院附近的小路上,她戴着如火焰般灼眼的红色或金色童花头假发,穿着浑身都是圆点图案的艳色长袍,偶尔手中抱着一只涂满黑色圆点的金色南瓜。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今天很多地方都有她的作品,尤以南瓜最为著名,她喜欢南瓜「形状可爱,又很坚强」。

徐 渭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郑板桥对徐渭非常敬服,曾刻一印,自称“青藤门下走狗”;齐白石曾说:“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故。”吴昌硕说:“青藤画中圣,书法逾鲁公。”

徐渭出生于代级官吏之家,自幼天资聪颖,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然而后来连应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于功名。青年时的他,“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一度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于嘉靖37年招至任浙、闽总督幕僚军师。后来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刺激,一度发狂,精神失常,曾先后九次自杀。

其自杀方式令人毛骨悚然,他用利斧击破头颅,以致“血流满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因怀疑继室张氏不贞,居然将其杀死张氏,招致七年的牢狱生活。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墨荷》 立轴

出狱后的徐渭53岁,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了。但他却开始纵情于山水之中,赋诗作画。他用狂草的笔法施于绘画之中,把中国写意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境界,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面貌,对后世影响很大。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驴背吟诗图》

徐渭六十岁时,应好友张元忭之招去北京,但不久两人的关系就恶化了。据张岱的记叙,张元忭是个性格严峻、恪守礼教的人,而徐渭却生性放纵,不愿受传统礼法的束缚。张元忭常常以封建礼教约制徐渭,这使徐渭大为恼火。他曾对张元忭说:“我杀人当死,也不过是颈上一刀,你现在竟要把我剁成肉糜!”由于和老友的交恶,加上与官僚们交往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徐渭情绪郁愤,旧病复发,便于居京三载后重归家乡。此后,徐渭便没有离开过山阴。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墨竹图》

晚年乡居的日子里,徐渭越发厌恶富贵者与礼法之士,所交游的大都是过去的朋友和追随他的门生。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据说有人来访,徐渭不愿见,便手推柴门大呼:“徐渭不在!”张元忭去世时,徐渭往张家吊唁,抚棺恸哭,不告姓名便离去。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松鼠葡萄》

徐渭一生不置产业,钱财随手散尽,此时只得靠卖字画度日。但手头稍为宽裕,便不肯再作。他的一班门生和晚辈的朋友,或骗或抢,从徐渭手中得到了不少他的作品。徐渭晚年贫病交加,所蓄书籍数千卷变卖殆尽,常至断炊。但他狷傲愈甚,不肯见富家贵室,低首乞食。有时豪饮酒肆,有时自持斧毁面破头,精神病也日益严重。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渭在穷困潦倒中去世,终年七十三岁 ,葬于绍兴城南木栅山。死前,徐渭写有《畸谱》,记述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当他去世时,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

沙 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浙江韩岭村上,一位老人,总是独自在清晨的微微亮里,一笔一笔描画着那里的天光云影和一草一木。在村子里,谁要请他喝酒,就会给你画画,人们都叫他“傻子公公”。但大人们却从来不准小孩接近他的房子。因为屋子里画满了没穿衣服的女人,孩子们容易“学坏”。

沙耆原名沙引年,1914年生人,1934年改名为沙耆。其父沙松寿从中医外科,擅长中国山水画。引年幼年在私塾成绩平平,生性内向,唯爱画画。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沙耆比利时期时的自画像

1933年引年以政治原因被捕,并判刑一年。后由杜月笙出面托病交保。出狱后取艺名为耆,并从徐悲鸿学画,在中央大学艺术系旁听。1937年,由徐悲鸿介绍前往比利时留学,成为比利时国立皇家美术学院院长巴斯天教授的弟子,系统学习研究传统的欧洲绘画。同年5月,妻在杭州生下儿子。

沙耆一走就是十年,家乡的人都说他在外面出了名,发了财。住别墅,养情人,很得意。年轻媳妇为了养家被迫到上海教书,后来听说参加了新四军,再也没回过村子里。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1946年沙耆学成回国,父亲去世,妻儿不知所踪,剩下的只有一幢破旧的老宅。这一打击使得沙耆精神失常。徐悲鸿闻讯后,即聘沙耆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奈因病未能成行。1952年欧洲一艺术代表团访问北京时,周恩来专询徐悲鸿后,知其经历与造诣,遂通知中央统战部,每月发给生活津贴。1954年进浙江省精神病医院治疗。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沙耆画在家里门板上的裸女 约1948年

文革期间,沙耆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不仅生活津贴被减发,寄存在别处的数百幅作品也被造反派焚之一炬。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比利时同学像》 1930年 沙耆 2015年嘉德专场上以451万成交

沙耆晚年虽得友人照料,但心灵的创痛却无人理解。他唯有像梵高一样,将孤独的情感倾注笔端。他用极为灵动的色彩和洒脱的笔法,表达昔日时光的喟叹和遗憾,书写今日自然的生命与生机,画作呈现出的狂放无羁、天真烂漫的意味。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沙耆病中在报纸上的“涂鸦”

在许多沙耆的研究者看来,他的疯狂并不简单。如果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是他发病的诱因,那文明的冲突,则极有可能是他颠狂的根源。沙耆的悲剧,是中国绘画史乃至世界绘画史的悲剧。假若当年沙耆没有遭遇情感重创,又或者他从未返回故土,那他的人生命运,甚至中国的绘画史,将极有可能被改写。

1997年3月,沙耆由于脑中风,被儿子接往上海住院治疗。从此放下了手中画笔。2005年2月15日10时10分在上海田林医院病逝,享年91岁。

石 鲁

石鲁本姓冯,生于民国期间仁寿县第一大粮户之家,因不满封建家教15岁时离家到东方美专学画,叛逆的性格初显端倪。1940年他投奔延安,因崇拜石涛和鲁迅而更名为石鲁,立志做一名革命的艺术家。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石鲁堪称天才,全才,在书法、文学、艺术都颇有造诣。1959年创作《转战陕北》,奠定了他在美术界的地位。被称为“红色美术经典之作”!正当创作旺盛之际,其电影剧本《刘志丹》被批为反党事件,那年他仅四十五岁。他遭到批判,受到强大的压抑,他得了精神分裂症。“文革”中又被逮捕,差一点判了死刑。

“造反派”曾把他当作“苏修特务”抓进监狱,严刑拷打。可是刚押回西安,他看见赵望云便说:“望云,我们搞国画创新才刚开了个头,被文化大革命打下去了。不要泄气,再干起来!”“不经沧海难为水,再上高山更一峰!”言志之诗,字字千斤。

在文革期间,石鲁被打入“牛棚”并两次出逃,外逃中被逼食生苞谷还不忘留下日后还债的借条,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仍创作了大量了作品。1965年因患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1966年又被文革小组从医院里揪出批斗。

在那个一切被颠倒的时代里,他像个乞丐,像疯子一样地浪迹于市井,流离失所。精神分裂症的反复使他的理智不受控制,他或嬉笑怒骂,或自弹自唱,但他本性中的灵魂却从来不曾泯灭,他奇迹般地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文革过后,石鲁有过短暂的清醒和艺术创作的春天,终因晚期胃癌而过早辞世。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石鲁 《转战陕北》 

纵观他的一生,石鲁对艺术的特殊贡献一方面是他个人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变化,从自然到艺术的升华。从自然的客观描述,笔法的工谨转化为恣意纵放的情感渲染。他于五十年代末后创作的作品,纵笔写意气势磅礴,将现代人物画和山水画创作观念引领到了一个新和层次。另一方面,在他的召领下于西部黄土高原上开创了“长安画派”,呼出了北国的在雄强气势,至今仍有深远影响。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石鲁 《山区修梯田》

不疯癫,无艺术!“精神病”才是对艺术家最大的褒奖!

 《华岳秀美》 

不管以上艺术家的“精神病”是家族基因的遗传,还是由于对艺术的痴迷发疯,还是外界环境的使然,他们的艺术作品都带给我们很强的震撼力和艺术感,值得我们为他们骄傲和鼓掌!

关于网站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粤ICP备14011094号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