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收藏品的价格呈上涨趋势,与此同时,国外收藏品则更有吸引力。当代收藏圈慢慢形成了一种趋势:越来越多有着自主收藏理念的收藏家,开始热衷于海外市场。
这一趋势的产生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较多收藏家比普通人有着更多出国考察和学习的机会,也拥有更多进入世界级拍卖会和接触国外收藏品的机会,以及接触博物馆级别藏品的机会。这些机会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更让他们有了投资的机会。对于国外收藏家而言,一方面近些年来中国收藏品价格一直上涨,他们愿意趁价格高时将自己多年的藏品卖个好价钱;另一方面,国外年轻一代正在形成自己的收藏理念,很多人的兴趣和爱好早已改变,对于中国收藏品不再像老一辈收藏家那样热衷。以尤伦斯夫妇为代表的西方藏家相继清空手上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国内收藏家、收藏类经纪人和投资人纷纷前往海外淘宝,购买国外的中国收藏品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根据苏富比成交额显示,中国大陆买家于2005 年开始大规模参与购买收藏品,就落槌的百分比而言,比重约为 5%,到 2011 年已增加到 40%。这些收藏家们不惜重金,通过各种渠道回购流失海外的中国收藏品,使得相关藏品价格飙涨。
例如,2008 年 6 月法国图卢兹拍卖会上一枚清康熙皇帝玉玺,最终以人民币 5000 多万元成交;2010 年 11 月英国班步瑞奇拍卖行,一件估价80 万英镑至 120 万英镑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最终以 5.5亿元成交;2011 年 3 月 22 日,在纽约苏富比“戴润斋清宫瓷器工艺品珍藏”专拍中,一件民国时期的蓝釉描金印花粉彩开光壶,原本估价 800 万美元至 1200 万美元,经过多位中国买家的激烈竞投,最终以 1800万美元高价成交,创造了民国瓷器全球最高拍卖纪录。
到海外淘宝的购买者,一小部分是真正的收藏爱好者, 绝大部分是介入收藏投资的企业家。企业家们利用这种新兴收藏运作模式,使自己的资产成倍增值。如百丽国际前执行董事于明芳,近年来便多次大手笔参与入手海外收藏品。据悉,他收藏品数量已有一百多件。
另外,比起国内市场来,国外的收藏市场和拍卖市场还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国外普通藏家对中国收藏品的真伪和价格定位不甚了解,拍卖的时候难免定出出乎意料的低价,这也给中国藏家提供了“捡漏”的机会。中国藏家到国外“捡漏”主要有两种途径:
第一,自己亲自出境搜寻,买好后再带回国。目前,中国藏家若想在国外寻找“捡漏”的机会,最好不要去伦敦、纽约的苏富比、佳士得等顶级艺术品拍卖行。现在,出国竞买收藏品的人越来越多,国外拍卖行的中国收藏家也越来越多,“捡漏”的机会也就逐渐减少。最初中国藏家大多是去一些大的拍卖行,后来逐渐扩展到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现在又将目光转向一些非英语国家、英美中小城市和小拍卖行。在国外,老人过世后,子女可将老人生前收藏品委托拍卖行进行拍卖,子女们不一定具备收藏品的鉴赏能力。欧美国家就有很多小拍卖行是专做遗产拍卖的,但这些小拍卖行也常常不具备中国收藏品的鉴定和评估知识,因此在遗产拍卖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给中国藏家提供了“捡漏”的机会。比如,2012 年南京嘉德秋拍会以4830 万元成交的一把“清乾隆御制金桃皮鞘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在当年德国慕尼黑的一家拍卖行的小型拍卖会上估价仅为 6000 欧元,成交价仅为 13 万欧元。
第二,通过国外收藏品买卖平台进行竞拍。买方在国内,通过拍卖行发来的高清图、细节图选择拍品,然后再通过电话委托或者直接在网站上竞拍。平台可使买家足不出户就能淘遍全球,节省了大量时间成本和差旅成本。而且现在摄影技术发达,高清的细节图与实物几乎无差别。收藏者到现场购买,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从而分散注意力,从网上购买则可以静下心来慢慢琢磨。平台一般也都可以中英文语言切换,让人轻松体验网络竞拍。
海外收藏平台数量多、渠道广、藏品精,例如 2016 年1 月由“联拍在线”举办的拍卖会就引起了中国收藏家的关注。奥地利拍卖行 Ars Coin Wien 举办的中国古钱币专场共有 236 件拍品,其中周朝、汉代的钱币最为引人注目。
这些钱币铸工精湛、版别繁杂、质地精美、品相完美、存世较少。ArsCoin Wien 公司主营亚洲、非洲古钱币,尤其以经营中国、罗马、希腊拜占庭钱币为主,并且承诺出售的所有古钱币保真。对于国内收藏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收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