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王者之木
日期:2014-07-22 16:50

   中国人历来认为紫色为祥瑞之色,比如说“紫气东来”一词,出自典故道家始祖老子出关之时,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有圣人驾临,便向老子求道,老子见世道险恶,留下了千古名篇《道德经》便匆匆而去。故宫原叫紫禁城,由此可见紫色的地位。晋代太傅崔豹所著的《古今注》有记载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紫檀木色呈深紫,历来为帝王将相、文人雅士所珍爱,价格昂贵,居各木之首,被称为“王者之木”。

   紫檀也叫青龙木、黄柏木、蔷薇木、花榈木、羽叶檀。属于乔木,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洋群岛的热带地区,其次是交趾。印度的小叶紫檀
,又称鸡血紫檀,是目前所知最珍贵的木材,是紫檀木中最高级的。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紫檀要八九百年乃至上千年才能长成材。国内最大的紫檀原木在东阳市紫檀博物馆,东阳市紫檀博物馆陈列着两根大规格的小叶紫檀原木,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高度达到3.8米,直径更是达到惊人的38厘米和40厘米,是当之无愧的“紫檀王”,堪称无价之宝。
   永乐初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满载绫罗绸缎七下西洋布施,空船而归。但空船在海上航行遇风浪摇摆过大,为防翻船,船舱内需要重物压舱,产于东南亚的紫檀木恰好又是当时中国所缺的,还能充当压舱物,不少紫檀木就这样被运回了中国。此后,明代皇帝派官吏赴南洋采办紫檀木成为定例,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南洋群岛所产之紫檀木几乎被采伐殆尽。明代所采办的木料并非都立即使用,很多存储备用。因此,截止到明末清初,全世界所产绝大部份的紫檀木都汇集到中国,分储于广州和北京。清代所用紫檀木料主要为明代所采,因明代采伐过量,清时尚未复生,来源枯竭,这也是紫檀木为世界所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紫檀木最早只用于制作些小件物,后来,紫檀木的色泽与良好的物理特性颇受宫廷及民间的喜爱,地位随之攀升。到了明晚期,文人发现了紫檀木的沉穆雍容之美,倍加推崇,紫檀木多制成文房用具,如镇纸、笔筒、炉、瓶、盒等。清代初年,紫檀木用在家具上较多,大多被制成桌椅、几架、箱柜、盒匣等。
  紫檀在所有硬木中“性”是最小的,这就是说,紫檀变形率小,遇热遇冷遇干遇湿都能应付自如。我们很少看见大面积开裂的老紫檀家具,收缩缝也少有过分者,适可而止。在雕刻方面,紫檀由于结构细腻,组织均匀,任何一个方向下刀都感受差不多,不像竹子,纵向下刀势如破竹,横向下刀如切钢筋。在同样尺寸的方板掏出同样直径的圆洞,放上一年,其他木材都会显出明显的椭圆或轻微的椭圆,只有紫檀仍能保持其初始的圆形,以表现其高贵的品德。
   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在各种硬木中紫檀木质地最为细密,木材的份量最重,入水即沉,棕眼较小,木纹不明显,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紫檀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颜色呈犀牛角色泽,它的年轮纹大多是绞丝状的,尽管也有直丝的地方,但细看总有绞丝纹,纹理纤细浮动,变化无穷,尤其是它的色调深沉,显得稳重大方。
   紫檀木的鉴别其实并不难,用酒精棉球在其表面轻轻一擦,如果棉球呈紫红色,就是紫檀。紫檀木上刮下来的木屑,浸在酒里,木屑会出现一道道血红色的丝条。老紫檀浸水不掉色,打上颜色一擦就掉,新紫檀相反。    
关于网站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粤ICP备14011094号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