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鉴赏的几个窍门
日期:2014-03-22 09:22
  画家作品的真伪很难判别,有的真中有假,有的假中有真,个别摹作,功力不在原作之下。比如宋代米芾,一代大家,但他也有摹仿别人的伪作。然而他也有被别人所骗的时候,有一幅《唐明皇幸蜀图》,他误鉴为李思训(世称大李将军)的作品,后人据年代推算,李思训早在“安史之乱”之前的四十年就死了,安能画此幸蜀之图。
3957233_154257235929_2   
当年张大千本人,也曾有过摹仿石涛的作品,颇能乱真。当时的前辈画家和日本专家,都曾被他骗过,此轶事画坛亦有传闻。
    鉴别古画有时可在画外下功夫。明代以前的画纸,都有麻的成分,到了清初以后,就不见麻了。在折扇上作画,始于明代成化年间。凡属尺页,总是成双数的,如单数,那就是缺页了。对联始于明末,在嘉靖以前的对联,就靠不住了。
    还可关注印章。关于印章用的印泥,最初是朱墨并用,是用白芨水或蜜汁调色盖用的,实际上是水印,油印是北宋以后才用,而用艾绒掺和是始于元代,待到普遍使用时,已属明代中期的万历年间了。还有,凡画仕女或花朵而用铅粉打底的,则是在乾隆年间才开始的,所以明代作品上出现铅粉,必是赝品无疑。
    作品有伪还因为代笔之作屡见不鲜。大约因作者事务繁忙,精力不继,而求索盈门,出于无奈,往往由学生,儿子代书代画,然后自己题款。这种作品中,假中有真,真中有假。据传王羲之的代笔者为张翼,宋代马远的代笔者是他的儿子马麟,文徵明的代笔者为朱子朗,而唐伯虎则往往请自己的老师周臣代笔,董其昌的代笔者为赵左。清代刘墉书法的代笔者,竟是他的三个侍妾,名唤月华、春晓、四姐,三人轮流代劳。
    书画的真伪,在收藏家或古董商心目中,当然是头等大事,但对我这个纯粹的欣赏者来说,真也好,伪也好,只要是一幅神完气足的作品,就是好画。有的赝本,作者自身的功力水平甚至超过原作者,但因他运气不佳,知名度不高,才不得已而为之。当年张大千画赝本石涛画,可能比石涛的真本还好一些,所以使资深行家也上当受骗。今天张大千的作品也有真伪问题了,我看大千先生天上有知,会心平气和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只不过历史的重演而已。
    大致说来,从事书画鉴定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得熟悉中国美术史,熟悉渊源流派,这样才能从大的坐标里认识具体的书画家、作品。
    对历代书画家(可定为真迹)的作品的风格特点要有系统的认识。这是验证同一书画家其它作品的标尺。
    历代书画著录、笔记,有关书画家的传记、年谱以及其它相关的文史知识可有助于我们对古代书画作品进行更为精确的鉴定。著录书上就记载有一些常见的作为情况,例如:吴应卯常伪造祝允明的书法;朱朗是文徵明的学生,即以造文徵明的假字为业;至于王石谷,就常为王荦专造他的假画而苦恼。等等。
    如果对书画创作的方法、过程有很深的了解,无疑大大有益于书画鉴定。历代鉴定家、收藏家中,很多人本身就是书画家,如近现代的吴湖帆、张大千以及启功、谢稚柳、徐邦达等人。
    最关键的是实践,从大量的鉴定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已故鉴定家刘九庵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大师。长时间鉴定实践中的观察、比较、分析、研究,才能逐渐获得鉴别门径。 
 

关于网站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粤ICP备14011094号
首页 刷新 顶部